在香港「保鏢市場」,女性是稀有品種,非常渴市。80後少女、洪拳師傅李思敏,當保鏢的經驗不算豐富,不過就肯定好打得,而且有時更身兼老闆秘書。沿着「這個秘書好打得」的目光,我們跟她深入北韓武術賽,一睹十八般武藝之道,上一課武林ABC……看招!
記者:馮敏兒
攝影:林栢鈞
我的保鏢生涯
保安公司請保鏢,條件是女性、單身。我被一眼選中。即刻考番個保安牌,因為保鏢和看更一樣都要考牌才可開工,於是我又多一技傍身:做看更!女保鏢的條件要單身,因為唔可以有牽掛,又要踩長更,12小時工作兼輪班。第一單是為一位住進療養院的香港名人做兩星期保鏢,工作是要隔開記者,出院那刻才進入高潮,有成二三十個記者在院外哺住!當然是有驚無險。
完成這任務後兩天,就有機會以保鏢身份「走上街」。這次要面試,又要睇學歷,不過因為有武林高手擔保便不用「過招」。老闆是內地富商,他很忙,不停開會,人們找不着老闆就會打電話畀我,我要做埋秘書,大小事務一腳踢!我會盡量少接自己的電話,因為一旦分神可以好大鑊嘛。老闆無聊時會同我傾偈,常常問我功夫之道。他本來要請我做長工,不過我剛好收到大學入學通知書,就請辭了。
保鏢有樣睇嗎?「香港很多男保鏢都係穿西裝唔打呔,一眼就認得出來,他們在等待時,不少會橫胸蹺手,唔知係咪大隻啲呢。但如果老闆想低調,不就更顯眼?我向來垂手而立。」思敏話做女保鏢日薪有千多元,完成工作後更有Bonus。是的,保命有功,當然要重重有賞,但除了兼職秘書,保鏢要做甚麼工作?「4、5個保鏢會一齊工作,有些甚至有整隊車隊,車來了才請老闆出去,一個負責開門,一個負責傍住老闆上車,一個壓尾。落車時一個保鏢先下車,環顧四周無問題,就敲敲車門請老闆落車,老闆坐後排左邊,你就要坐前排左邊,擋在老闆前面。走在街上老闆靠牆,你就在外,鐵三角陣式是一前一後一個傍住。入餐館都有一定佈局,如何坐立都有法度……」李思敏的第二份保鏢工作亦僅做了個多月,便告別這個全世界都是可疑人物,準備隨時作戰的日子,不過那份讓她處處提防的感覺,在她應邀教授PTU警察機動部隊時,又再重演。細細粒的思敏面對成群大隻佬,「你可要小心他們隨時來試你!有次試招,那個好大隻的嘗試抓我手臂,卻總是被我甩掉,他難以置信。其實如果被他抓緊我一定不能掙脫,我只是在被他抓着前甩掉他罷了!」不過思敏很少真正出手,僅有次是在深圳的人群中被人非禮,「我走位避開他再來,咁啱我當時學緊掃腳,就一腳將佢掃低,再在他背上擊了兩掌,讓他爬在地上逃走!」
震住入武林
「我小時候爸爸每天12點半收聽內地電台,張悅佳的金庸天空小說,上晒腦!」不過思敏真正的武學生涯其實始於跟少年警訊合辦的小六畢業營。「女警見我跳跳紮很疼我,就帶我去學洪拳,拜入江沛偉師傅的洪鳳派門下。不過當時只見過他的一張照片,都是跟師兄學的。學洪拳是辛苦的,不用大肌肉,反而要苦練平時不會用的小肌肉,學習的首個月都會腳震,又因為要格手橋,整條手臂腫了一倍,瘀黑晒,震住飲湯。不過瘀了都好得意,從來沒想過放棄,而且爸媽唔介意。學了一年,師兄見我捱得苦,就正式上館練,一開門終於第一次見到師傅啦。」那位被江湖笑稱是一代香港武林盟主的江掌門,「像一陣風咁揚過,嘩!」原來「洪鳳派」同修洪拳和鳳凰派,後者沒有拳套,是一種道家精神功夫,信奉觀音,「聽師公說鳳凰派是以前皇親國戚所學,清末民初時由一位國師帶出宮廷,在江湖上流傳多年,90年由我師傅創立洪鳳拳。」但小朋友不能學,因為要骨架完全成長才可以傳授呢!不過江沛偉掌門在她修習拳一年後給了她一份見面禮,「我第一次比賽在中一那年,江師傅看過我演練的一套拳後,說要我用7日時間另學一套新拳,因為視覺上更好睇,贏面更大。」結果思敏的「七日鮮」不負所望,果然勝出,之後佢就年年拿冠軍,過沒幾年甚至出戰北韓!
十八般武藝
闖北韓「燒蜆」
北韓在04年發起第一屆國際武術比賽,當時19歲的思敏也有參加,而且連續兩屆。「嘩,我見到一個像從相片中見過的古老中國般的地方!極目都看不到高樓大廈,所有通訊設備一律不准入境。上廁所無得鎖門,巡邏隊用普通話問一聲有無人,就勁快開門,嚇得我手忙腳亂。入到酒店的唯一『消遣』就是『燒蜆』,指定動作是拜金日成,人人都很嚴肅,無人笑,參觀活動時全程都有西裝友伴你左右。看百多二百人僅操演一套跆拳勁整齊,真的好勁!」一埋牙你可能會輸?「也未必!」思敏答得自信,「他們一派忠心愛國似的完全投入,我打拳有時都無咁投入,這其實就是評審標準:形、功、法中的法。」原來因為傳統中國武術還未能成為奧運項目,北韓作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在04年搞了第一次試金石,請來42個國家的武林人士大比拼,評審標準原來就是沿用香港中國國術總會於20多年前創立的「形、功、法」標準。思敏說:「那標準其實是人體原理,不管你屬於何門何派,甚至打羽毛球都得。形:架式靚唔靚、角度對不對;功:看功底,出拳有無勁;法:看你打拳是否傳神,用得其法。不過無咗這一項都可以好好睇!」
赤手空拳最厲害
「我的武功是從洪拳練出來,但出手則沒分甚麼招式,舉手投足都是功夫,傳統功夫其實很自然,可以令你從每個角度都用到力,很自然走位,走出力來。赤手空拳才是最厲害的一招,拳頭最好用,也是我最拿手的。」看到武館之內十八般奇形兵器,其中有叉有扒像是莊園工具,思敏看來樣樣識玩,不期然令人聯想起「家居十大武器」,她說:「武器其實是手的延長,每樣都有自己的特性,你要分清哪一邊是防禦,哪邊是攻擊。例如摺凳的強項是拍、推、頂,可以即時創招,套入自己的招式練習,讓你的身體適應其重量,將能量傳到兵器之上,而不要留在手裏。」那豈非信手拈來皆兵器?「師傅話當年清潔香港運動,全條街都真係好乾淨,垃圾桶裏連地拖棍、掃把之類像樣的武器都無呢!」算不算爛Gag?
這位美少女保鏢、洪拳師傅的另一個身份,原來是學生一名,在IVE讀了3年運動管理後,再往大學進修。除了人體結構、教練、運動創傷,連心理學、會計、市場學、種花種樹都要學,現在做一個武林高手也實在太「離譜」了,不過思敏讀老子的《道德經》卻讀出了一部武林秘笈,「其實功夫都是從這類典籍所出,是理論,打功夫是身體力行,我追求心靈上的滿足是看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