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節包含評彈,不論怎麼說都有點牽強─如果崑京越粵這些是兄弟劇種,它最多算住在隔籬村的表親,追溯下來血緣關係是有的,然而老早就分了家,除夕不趕回去大宅吃團年飯,再小眉小眼的三姑六婆也不便責怪。表演者端坐彈唱,七情可以魚貫上面,眼波通常滴溜溜轉,不過沒有身段做手,受訓不必練驚心動魄的腰腿基本功,披一襲絲或棉的長衫,不穿戲服不戴珠翠,也不分生旦淨末行當。琵琶和三弦,另加略具標點符號作用的牙板,那麼齋寡的條件,卻有一種取之不盡的永恆美,只要肯靜心聽,趣味層出不窮。你知道源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評彈就是這樣的,形式和內容都纏綿得地老天荒,連續劇般一路發展下去,唱的和聽的鬥命長。說故事的傳統能夠提升到如此素淨的境界,簡直是月光浸出來的恩典,散發着的清香宛似水仙,不綻放在枝頭而蕩漾在茶杯裏,罔顧更漏的催逼,悠悠替歲月塗上一抹顏色。
而我,充其量是冰山一角的欣賞者,這麼多年只聽開篇,甚至直到五六年前在蘇州發現了中國唱片公司的「彈詞名家唱腔系列」,來來去去只聽一個蔣月泉,已經滿足到不知今夕何夕。由黑膠唱片到卡式錄音帶到鐳射碟到iPod,《杜十娘》從來沒有離開半步,一頓一挫娉婷妖嬈,比瑪莉亞卡拉絲任何詠嘆調都親:「窈窕風流杜十娘,自憐身落在平康,她是落花無主隨風舞,飛絮飄零淚數行……」我查過節目表了,二十四號下午場秦建國會唱這段,夜場則由徐惠新和周紅擔任選回《投江》,千萬勿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