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醫藥在國際間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中藥材的品質及真假令人關注。香港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成功開發一項基於紅外光譜特徵的檢測系統,可快速分辨中藥材品種、產地及生長方式,精確率達94%。長遠而言,系統日後若加以發展,可應用於食品及酒類的檢測,分辨奶粉及紅酒的品質好壞。
對照資料庫知產地
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張曉明表示,透過紅外頻譜儀掃描中藥材,可得到相關中藥材的紅外光譜指紋圖,了解相關中藥材各種化學成份的宏觀體現,也為鑑定工作提供基礎。透過不斷收集各地出產的中藥材,進行紅外頻譜掃描及建立資料庫,當有需要檢定一個不知來歷的中藥材指紋圖樣本時,即可透過對照資料庫,找出有關產地,整個檢測過程可在數分鐘內完成。
張曉明指出,目前成功建立資料庫包括丹參、天麻、人參及淫羊藿共四種中藥材,包括產地來自中國不同省分的樣本。
他解釋,傳統上鑑別中藥材是依靠經驗豐富的檢測人員進行,但難免出現人為誤差。至於準確的理化分析檢測,分析時間則較長及成本非常高。紅外光譜檢測系統則可以低成本,作出一個簡單的鑑別。
紅外光譜特徵提取技術已獲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權,張曉明指檢測系統若加以發展,長遠可用於檢定奶粉及紅酒的品質及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