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雖然不通,但我們常說。
比如,形容一個人老實,竟會說「擔屎唔偷食」。
「擔屎」誰會「偷食」呢?一個人老實,「擔屎唔偷食」,一個人不老實,「擔屎」就會「偷食」,照此邏輯推下去,越不老實的人,屎食得越多。
中國的大貪官,全是偷食屎愛好者!他們盡量爭取「擔屎」,一路擔一路偷食,難怪如今一做官個個都說要有「承擔」,原來「擔者有其食」。
還有一句,形容意外收穫,喜出望外,叫作「食屎食咗豆」。
發明這一句話的人,不知過的是什麼生活,那麼自給自足,五穀輪迴之時,因為消化不良,竟有意外收穫,於是廣為傳播,報告喜訊。
無聊吧?
無聊的起因是最近法庭審一件案子,其中一個被告的朋友替他寫了許多求情信,為了證明他為人老實,有一位品格證明人竟用「擔屎唔偷食」來形容他,以證品格高尚。幸好主審法官是本地人,不然遇到一位洋法官,這一句不知如何譯給他聽,若譯出來了,他又會不會以為被告有特殊癖好?如果知道還有第二句,他大概以後連豆都不敢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