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穿梭機「阿特蘭蒂斯號」(Atlantis)前天(周二)完成最後一次太空任務,與國際太空站分離,啟程返回地球,預料本港時間今午5時56分着陸,光榮退役,也意味美國30年穿梭機計劃,正式畫上句號。
「阿特蘭蒂斯號」這次到太空站,任務包括送上5噸糧食、衣服等足夠用一年的物資,並進行多項科學實驗,另外也把太空站2.5噸垃圾帶走。八天任務結束後,穿梭機四名機員與太空站六名太空人傷感地擁抱道別。
阿特蘭蒂斯號作展品
為紀念這次歷史之旅,美國太空人在太空站留下一具穿梭機模型及首架穿梭機「哥倫比亞號」升空時攜帶的美國國旗。預計「阿特蘭蒂斯號」會在美國時間今天黎明前,降落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在拆除引擎後會永久陳列在遊客中心作展品。
穿梭機是全球首架可再用太空飛機,「哥倫比亞號」1981年征空時,「卡式帶」仍然流行,個人電腦仍未面世。當年美國一心建立一支「便宜、安全、可靠」的太空飛機機隊,負責例行上太空任務,同時也要向宿敵蘇聯展示美國實力。
可惜事與願違,30年來穿梭機隊共有五架,除了「阿特蘭蒂斯號」外,只有「發現號」和「奮進號」能夠安然退役,「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分別在1986年和2003年發生爆炸,14名太空人壯烈犧牲。
穿梭機歷年共進行了135次升空任務,其中一項重大貢獻是協助建造國際太空站。但穿梭機任務所費不菲,每次平均要花4.5億美元(35.1億港元),鑑於美國財赤嚴重,總統奧巴馬毅然終止計劃,同時也希望太空總署集中資源探索深空,目標包括2025年送太空人登上小行星,以及在2030年代中期登陸火星。
美國新一代私營載人太空船,相信最快在2015年才面世,美國未來幾年要付高達5,000萬美元(3.9億港元)「票價」,讓太空人坐俄羅斯火箭到太空。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穿梭機服役事件簿
05/01/1972 總統尼克遜簽署法案研發太空穿梭機
17/09/1976 「企業號」原型機亮相
12/04/1981 「哥倫比亞號」處女升空(左圖)
28/01/1986 「挑戰者號」升空時爆炸,7名太空人慘死(右圖)
03/02/1994 蘇聯解體後,美國和俄羅斯首次展開太空人交流活動,俄國太空人首次乘坐穿梭機升空
29/06/1995 「阿特蘭蒂斯號」首次與俄羅斯太空站對接
04/12/1998 穿梭機開始運載建造材料到太空,興建國際太空站
01/02/2003 「哥倫比亞號」在回航重入大氣層時解體,7名太空人慘死
21/07/2011 「阿特蘭蒂斯號」完成穿梭機第135次兼最後一次任務後回航,穿梭機終於正式光榮引退
穿梭機小統計
升空次數:135次
搭載太空人數目:355人
上太空次數最多的太空人:7次,這紀錄由華裔張福林和羅斯創下
運載物資總數量:1,750噸
累積在太空飛行日數:1,310日
累積開支:1,965億美元(逾1.5萬億港元)
執行任務喪生人數:14人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