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球市場持續波動,但外滙基金次季仍賺221億元,雖略低於首季的242億元,惟已令上半年虧轉盈,進賬463億元。外滙基金連續四季報捷,主要受惠債券投資組合,由首季的29億元虧損,轉賺174億元。不過財資市場人士預期,佔外滙基金最大收入比例的外滙投資,本季隨時失去盈利動力,要至末季才能重拾強勢。
記者:董曉沂
股市表現不濟,導致第二季外滙基金在香港股票市場蝕45億元,全數抵銷首季的35億元收益。而作為上半年外滙基金最大投資收入來源的外滙投資,受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次季收入跌至77億元,較首季的145億元少46.9%。
半年進賬463億元
在扣除利息及其他支出後,截至6月底,外滙基金上半年淨投資收入為436億元;支付予政府財政儲備的費用為183億元;總資產為2.43萬億元,較去年底增加882億元。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出,隨着去年底美國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美國股市表現蓬勃,並帶動全球股市持續上升,令外滙基金首季投資收入表現理想;但自5月以來,受希臘債務危機影響,環球股市顯著下滑,幾乎回吐所有自年初以來的升幅,直至近6月底才喘定。他指出,債券價格在第二季上升,加上外滙收益,才令外滙基金上半年整體錄得463億元投資收入。
他預期,低迷的樓市、高失業率及政府財赤問題,令美國經濟復蘇步伐較預期緩慢;而歐洲債務危機未改善,同時新興市場面對大量資金流入及通脹壓力上升,正加大調控力度,這會影響資金流向及經濟增長穩定性。在全球經濟發展及金融市場失衡未有實質改善下,外滙、股票和債券市場都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影響外滙基金下半年投資表現。
外滙難成盈利動力
交通銀行(3328)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表示,上半年外滙收益貢獻明顯,但低息環境持續,加上美元未擺脫弱勢,若投資於美元難有大收穫,相信外滙基金有加大美元以外幣值的比重。
恒生投資服務首席分析員溫灼培預期,本季外滙難再成外滙基金盈利動力,因滙市在6、7月大部份時間都橫行,而且上落波幅窄,但第四季外滙投資有望轉佳;他解釋,若美國經濟續差,聯儲局或會QE3,將再為市場帶來流動性,屆時資金將由現金(美元)流至其他投資渠道,外滙價格將因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