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可致腸穿死亡的難辨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difficile)個案於本港越來越多,醫管局數字顯示,過去五年相關病發個案增近一倍,患者以長者為主,九龍醫院最近更有兩宗爆發個案。微生物專家批評,本港公立醫院對此惡菌的感染控制措施不足,促當局從歐美引入雙氧水噴霧器,保障病人。
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最近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爆發,近20人死,此惡菌其實在本港也越見普及。根據醫管局數字,本港今年首半年每月感染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後病發的個案,介乎30至50多宗,與05年每月僅約10至20宗比較,個案倍增。
特性不明顯 長者高危
香港大學感染及控制中心總監何栢良指,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可分027及002兩型,前者毒性較高,在北美國家及英國常見,本港的個案則以後者為主,住在院舍的長者特別高危,九龍醫院上月也有兩宗相關的爆發個案。
他說,此惡菌的「難辨」之處,並非在於本身其特性不明顯,「而係佢好難搞,醫好後好易翻發」,其用作傳播的細菌孢子生命力頑強,用一般消毒藥水不易清除;醫管局雖有對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的感染控制訂立指引,但何栢良批評,有關指引仍有不足。
何認為,醫管局應仿效英美,將病人移至另一病房,在爆發的病房利用雙氧水噴霧器殺死殘留的惡菌和孢子。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帶菌者一旦病發,患者會腹瀉及大便帶血等,病菌可經其糞便污染環境,故清洗環境十分重要,嚴重者會發高燒、腸穿,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