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2011之筆寫心情】林青霞出書了。紅紅的封面,除了有瓊瑤及三位愛女為她寫序外,也記載着大美人由17歲入行,至捱更抵夜拍戲,到廣結良朋、組織家庭,及悟出人生哲理的經過,從而印證「演過一百部戲,一百個角色,最難演的角色卻是自己,因為劇本得自己寫,要寫個好劇本談何容易。」一字一迹,都是大美人的心血和人生歷練,都是有生命的。撰文:李全
廿載戲內人生
沒拍過瓊瑤的《窗外》,林青霞的人生肯定要改寫。「那年我十七,功課不如理想,常感焦慮和迷惘。」一次在西門町行逛被星探發掘,獲邀擔任《窗外》女主角。「母親為此卧病在床三日不起,我對拍電影充滿了好奇心,怎麼樣也不肯放棄。」電影中,她獻出螢幕初吻給男主角胡奇。「他教我把牙齒合上,嘴唇張開,其他的就交給他。我照做,兩個人牙齒磨得咯吱咯吱響。攝影師陳榮樹迷惘地說:『她像個木頭』。」《窗外》令青霞一夜成名,在往後的二十年裏沒停過拍戲。電影賜她名利,卻拿走了她的快樂。
手牽手暖親心
眾所周知青霞侍父至孝,她在書中多番提及父親林維良的生前事迹。「最後一次陪父親到國父紀念館散步,父親緊緊的握住我的手,臉上呈現出來的神情既溫暖又有安全感。」青霞也提到女兒愛林與爺爺的相處經過,「父親跟我說,他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一個畫面,就是有一天早上他睡醒睜開眼睛,第一眼就看到愛林坐在他牀前的椅子上,靜靜的對他笑,他很感動。」寥寥數語便道盡親情的溫暖。
青霞對三位女兒也着墨不少,更視嘉倩如己出。「認識嘉倩那年她只有六歲,半年後我已成了她的繼母。剛開始她以為我奪走了她父親對她的愛,很不是味道,我努力的讓她明白,她沒有失去父親,反而多了一份母親的愛……我喜歡藉着撫摸她們的身體傳達我的愛意,感受她們的成長。」
慶幸重溫經典
青霞在書中提及一些生活點滴,譬如相隔十四年重看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居然有截然不同的感覺。「十四年前在威尼斯影展,看完電影我失望地吐出三個字:『不好看!』十四年後,人生閱歷多了,對人、對事、對感情的看法也不像從前那麼簡單。看他的電影是一種享受,拍他的電影卻是一種磨練。」青霞在書中這樣形容自己的演藝生涯:「即使拍了一百部電影,仍然因為沒有一部自己滿意的作品而感到遺憾。看完《東邪西毒》,我跟導演說:『我少了遺憾,多了慶幸。』」
憶亡友笑與淚
青霞是幸運兒,能遇上恩師、貴人輔助其事業,又能在圈中結識到真正朋友,遺憾是不少已經作古。她與張國榮是莫逆之交,彼此經常互訴心事。「我們一起拍《東邪西毒》,總是一起搭公司的小巴去片場。有一次,他問我過得好不好,我沒說上兩句就大顆大顆的淚珠往下滾,他摟着我的肩膀說:『我會對你好的。』那一刻起,我們成了朋友。」不過青霞對於未能協助哥哥擺脫抑鬱症,始終耿耿於懷。
黃霑生前曾邀請青霞寫專欄,但她因不敢「獻醜」而推卻,結果也成為遺憾,故寫文章追思故友。
青霞與鄧麗君更是情同姊妹,兩人曾相約到法國南部度假,更一起脫掉上衣享受日光浴。「我們在大自然的懷抱裏笑傲,在蔚藍的海天間,坦然的面對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