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德投胎 - 陶傑

積德投胎 - 陶傑

遊巴黎,可以尋訪狄更斯「雙城記」的地圖。
小說開頭貧民地區的聖安東(SaintAntoine)在城東,巴士底監獄毗鄰。就像三十年代香港的上環,底層市民滙集的地方,晾衣竹、溝渠、陋巷的樓影,只有已故黑白攝影家陳跡的鏡頭,方捕得貧窮的滄桑感。
巴士底獄拆掉了,今天只留下一叠殘磚。人家法國人也不是不「破壞古跡」,但一下手,就帶來時代的變革和人心的解放。一座古獄的陷落,換來千秋萬世的自由,而不是遠東某些地方,古廟胡同、祠堂牌坊,幾百年的舊跡推土機一片片挖平,但帝皇的獨裁統治,卻一代比一代鞏固。
「雙城記」男主角薛尼卡登進出的拉福斯監獄(LaForce)和登堡監獄(Temple)都不在了,但還有一座「看守所」(LaConciergerie),是恐怖時代大批監禁死囚的牢獄,保留至今。
瑪麗安東妮的囚房,後來她的皇叔路易十八復辟之後,修葺成一座廟室。一道窄門,用水泥封堵,外面的「女囚庭院」(Women'sCourtyard)卻分紋未動,包括瑪麗安東妮洗過手的一座麻石砌成的小噴泉。
至此是狄更斯小說和歷史書的插圖裏時時見到的一道陰森的鐵欄柵和半圓穹頂,上囚車的地點,是今日司法部的一個側門。爬上斑斑的石階,一披陽光,恍如二百年前的昨日。
做一個地球村的村民,今日的好處,是哪裏有古蹟,哪裏都可以「文化認同」,哪裏就是祖國──不論法蘭西、意大利、英格蘭,只要熟知西洋歷史,訪舊思幽,情感超越國界,一樣親摯。遊巴黎,上午訪法國大革命監獄,在南岸找到思想家狄德羅因發表異見被軟禁的故居:央告戶主,可不可以進來看一看?多半會通融。
三兩友好,然後在凡登廣場橫街的名店ChezlaFlotte進食法饍:頭盤牛骨髓,主菜紅燒大蝦,佐以一碟香料米飯,甜酒一小杯,合五十多元歐羅,不便宜,也絕不貴。錢用在刀口上。大家乾杯約定:餘生要愛護動物,敬珍生靈,積陰德,來世填表,投胎首選做一生歡暇的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