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專訪 西西愛猿猴黑猩猩似人 最識玩政治

作家專訪 西西愛猿猴
黑猩猩似人 最識玩政治

今年書展請西西做「年度作家」,記者訪問她,她劈頭就說:「唔鍾意講寫作,冇興趣!」她討厭千篇一律,不喜歡投其所好。那改談社會問題吧,「同猴子有冇關係先?」記者聽錯是「投資」,凳未坐暖,已嚇了一跳。
近年西西愛上猿猴,她說像人類,分黨分派,「聯群結黨去對付其他群體」,架構也分明,「有特首、局長,仲有一班馬仔」,爭崩頭做猴王,「跑馬仔,睇吓邊個跑贏」。她說做猴王着數多,妻妾成群,手下拜服;跑輸的,只能做低下層。在香港,人人爭做猴王,「爭權、爭勢、爭財產」。

三隻馬騮「個個唔得」

西西眼中,黑猩猩最似人類,最懂玩政治。她說,將三頭黑猩猩困在籠裏,其中兩頭會結盟,打倒另一頭再對決,兩頭只能活一頭,「你唔夠打,咪暫時服從先」。記者上綱上線,想起香港也有三隻馬騮明爭暗鬥。「唔覺得佢哋叻」,三選一,西西說揀不落手,「個個都唔得」。
西西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8年生於上海,1950年來港定居。初中開始投稿,曾執小學教鞭。1979年出版小說《我城》,描述那年代的香港,至今受社運界捧讀;憑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揚名台灣;2005年藉小說《飛氈》奪「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文學評論家王德威曾說:「因為西西,文學足以成為香港的驕傲。」
1989年西西患上乳癌,把經歷寫成小說《哀悼乳房》,後被改編成電影《天生一對》。手術後遺症導致右手失靈,她學習左手寫字,又砌微型屋和布偶,為右手作物理治療。她曾縫製百多隻毛熊,兩年前結集散文出版《縫熊志》。
西西是頑童,鍾情設計師MichaelLau的手辦公仔,最愛看動物紀錄片,還有韓劇,「以前睇《大長今》,家睇《李》」。人老了走不遠,她喜歡散步,天熱到公園,「睇花草樹木」,天熱去商場,「因為有冷氣」。70年代她曾上街參與教師運動,每年毋忘兩個日子,六四和七一。
今年七一,西西在維園外走了一圈,「假如我有精神,我都會上街」。她拿了大叠傳單回家,「仲攞到茉莉花襟章」。她拒絕做沉默的羔羊,「我要爭取」,然後緩緩吐出:「民主。」她說香港有自由沒民主,「幾百人選一個特首,你話係咪民主?」談政治,她點到即止,記者多問一句曾蔭權,她笑說:「Over了。」

為了保育寫《猿猴志》

書展請她做年度作家,「我都唔知點解」。她率直可愛,「只知道佢話可以展覽猿猴」。過去兩年右手沒起色,靠左手一針一線縫製了50多隻猿猴,又撰寫新書《猿猴志》,只為了保育,因環境不斷受破壞,猿猴面臨滅絕,「人類亦無法生存」。
畢生寫作,西西討厭投其所好。她說每年書展,只有百分之一是推廣純文學,餘下全是消費文化,「好多年都冇去」。許多人說,她的著作要重看幾遍才讀得懂,「唔係畀一般人睇」。她涉獵廣泛,也要讀者博覽群書,「係寫畀評論家睇」。
訪問當日,西西穿上印有猿猴公仔的T恤,「女人街買,一百蚊四件」。她有高血壓、糖尿病,喝凍檸茶要走甜,她呷了一口,「少少甜都得啩!」臨走時又忍不住偷吃一條薯條,「嘩,真係好鹹,你哋都唔好食!」兩袖清風,自得其樂,73歲的西西,此刻活像小孩。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