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港大研究驗血確診癌症

中大港大研究驗血確診癌症

【本報訊】繼中大醫學院教授研究孕婦驗血以診斷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獲得國際獎項後,中大再聯同港大獲研究資助局撥款近3,200萬元研究新技術,只需驗血便可檢查病人是否患癌。預期10年後新驗癌技術將可普及,費用會低至3,000元,可在每年例行驗身時一併檢驗,有助及早發現癌症並作出治療,大大提高痊癒機會。
研資局首輪主題研究計劃決定撥款2.48億元給各大專院校,進行六項研究,為期五年,當中四項屬醫療研究。

獲撥款近3200萬元

中大及港大獲撥款3,199.9萬元,研究利用基因測試診斷癌症。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指出,現時癌症診斷只針對個別癌症,往往在病人感到身體不適時才進行超聲波檢驗,查看是否有腫瘤,然後再抽取腫瘤組織檢驗,必要時還要進行電腦掃描,過程繁複,費用需數萬元。他們的研究發現,在癌症病人的血漿中也會有癌細胞的DNA,所以只需抽取血漿中的DNA進行分析,便可診斷是否患癌,從基因排列可判斷是那一類癌症,而從DNA的濃度亦可推斷癌症的嚴重程度。
盧教授表示,驗血診斷癌症需時五天,初期費用需10,000至20,000元,但技術成本會不斷下降,10年後費用低至3,000元也不足為奇,屆時可在每年例行驗身時一併進行,有助及早發現癌症病變,即時治療,提高痊癒機會。
城大、中大、科大及港大獲撥款6,000萬元,研究用萬能幹細胞複製人類心臟。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組總監李登偉教授表示,以往醫學概念是心臟細胞一旦死亡就不能再生,現時他們已成功複製出人類心臟肌肉,將來移植複製人類心臟的技術成熟後,有助延長心臟衰竭病人的壽命。而複製人類心臟亦可用於測試新藥物會否對心臟產生副作用,有助新藥的研究。
另兩項獲資助的醫學研究,包括中大、科大、港大分別獲撥款4,500萬元研究肝癌基因組,及獲撥款4,000萬元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個人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