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樓價急升添民怨?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樓價急升添民怨? - 曾淵滄

日前,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佈最近的調查,發現反映民生怨氣的不滿比率創19年新高,達58%。
這倒是一個很有趣的數字,如果說最近的民生怨氣創19年新高,也就是說,19年前的民生怨氣比目前更高,19年前是甚麼時候?是1992年。
1992年與目前有何相似之處?最大的相似之處是樓價突然飛升,1990年,我以120萬元的價格買入滙景花園780平方呎的單位。到了1992年,二手價漲到250萬元,當時我炒樓花,以200萬元的價格買入粉嶺碧湖花園一個600平方呎單位,數月後以「摸貨」的形式放盤。還記得當時我乘九鐵到粉嶺站附近美聯(1200)的一個分店放盤,放盤後我離開該分店,還未入火車站,效率奇高的地產經紀已從後面追上來,告訴我有買家了。買家爽快,不必討價還價,我僅持有數個月的樓花為我賺到50萬元。

19年前與今天通脹也勁

目前的情況也相似,中原城市指數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至今,上升80%,豪宅升幅更超過100%。也算相當快,不過還是比當年1992年時慢,難怪目前的民生怨氣還比不上1992年。
1992年與2011年還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1992年的3年前、即1989年,及2011年的3年前、即2008年,樓價皆出現過突然而來的急跌,1989年樓價急跌是因為六四事件造成。當時港人雞飛狗走,急着移民,賤價賣樓,2008年的金融海嘯,相信大家記憶猶新,不用我多說。
六四事件與金融海嘯皆嚇壞地產商,不敢開發新樓盤,地產商不建房子,3年之後就出現樓花短缺現象了。當然,除了樓價高漲之外,2011年與1992年另一個共同之處是高通脹,引發的原因也同是美國經濟衰退,利率超低,大印鈔票所造成。

曾淵滄
作者為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