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俄羅斯金礦企業Petropavlovsk歷史悠久,在倫敦享負盛名,惟其「兒子」鐵江現貨(1029)卻遭本港投資者冷待,去年上市更幾乎「難產」。鐵貨主席韓博傑接受訪問時承認,鐵貨只是剛起步,前路荊棘滿途,但所謂「有危便有機」,採礦業最吸引之處就是其「創造力」,希望鐵貨能像其「母親」般,為股東及自己創造更多財富和價值。 記者:陳韻妍
韓博傑坦言,要將一間公司「湊大」並不容易,需要悉心栽培,但憑着其愛挑戰的性格,加上深信鐵貨擁有巨大潛力,因此他寧願自行選擇加入由Petropavlovsk分拆的「青澀」鐵礦石業務,也不願接手「成熟」的金礦業務,「我想與父親創立Petropavlovsk一樣,在鐵貨打造自己的江山」。
將擴勘探範圍 拓新資源
鐵貨剛成立時,旗下3個鐵精礦項目Kuranakh、K&S及Garinskoye均屬「零」貢獻,惟事隔多年,Kuranakh已於去年中投產,今年上半年產出37.2萬噸礦石。韓博傑稱,有信心Kuranakh全年產量可達90萬噸的目標,並不排除提早達標的可能,而為延長其僅15年的壽命,將在現有礦址附近4個礦區進行勘探,嘗試發掘新資源,預計勘探程序會在10年內開始。
至於K&S,他稱,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已進行得如火如荼,由於礦區距離鐵路只有4公里,加上發展規模較大,可實現經濟效益,故單位成本僅40美元(約312港元),較Kuranakh低50%,料2013年下半年投產,而Garinskoye項目的初步勘探結果亦令人興奮。
韓博傑表示,回想昔日要為3個鐵精礦項目四處奔走,為他們尋找融資、選擇合適機械、招攬投資者等,也有感到疲倦的時候,但只要想到自己有責任「培育他們成長」,便立即回復精神;如今Kuranakh已進入收成期,源源不絕為鐵貨帶來盈利,令他深深感受到採礦業那種由無到有的創造力。
「成立礦企易 賺錢很難」
近年越來越多企業「變身」礦業股,他認為,「成立一家礦企很容易,但要成為一隻賺錢的礦企便很困難」,如果礦企規模不夠大,後期產出的利潤便難以填補前期龐大的開支,但他相信,鐵貨憑着地理位置、資源量、運輸、電力及勞動力五大優勢,未來可為股東及自身創造豐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