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企在海外交易所上市,由於會計出現問題而鬧出很多風風雨雨。美國證監會及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上星期於北京與中國財政部及中國證監會開會,商討如何改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之會計質素。
當然,中美雙方並沒有達成任何具體共識,然而按照美國對付會計詐騙及醜聞的傳統,假若未能盡快解決民企會計,挽回投資者信心,相信美國證監當局將會收緊借殼上市的準則,令民企走出去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
難以保護國家機密擋箭
今次民企風暴的風眼,就是在加拿大上市的嘉漢林業(SinoForest)。
據說,加拿大證監當局已有意收緊新興市場在加借殼上市的條例。雖然當局並沒有指明是針對中國企業,但論新興國在加拿大上市的企業,有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公司。
中國企業多會選擇透過多倫多交易所創業板的「資本融資公司計劃」(CPC)進行,貪其手續及過程皆簡單。一般借殼上市的企業,在收購殼公司後,其股東必須就交易進行投票;但在CPC底下,股東則沒有反對的權利。加國安大略證監已表示正檢討有關計劃,完成後會考慮應否修改現行規例。一旦改例,將令中國企業到加拿大上市的門檻提高。
美國是另一民企上市熱點,該國自從2002年發生安隆事件後,SEC就大刀闊斧處理所有會計漏洞,寧願讓交易所放棄部份市場份額,亦要通過被視為惡法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Law),對公司管治及會計準則進行更嚴密的監管,保護投資者。
現時美國容許得到海外會計師行批核賬目的海外企業在美上市,而PCAOB則負責盡職調查。
然而,中國民企通常會以擔心違反中國《保護國家機密法》為擋箭牌,拒絕向美國公開其詳盡的財務資料,讓PCAOB的調查工作變得非常困難。
料收緊借殼上市規則
對於民企財務狀況是否屬於國家機密,根據《保密國家機密法》指出,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定性為國企的公司,其商業資料才可算是國家機密。
亦即若不屬於「策略性行業」的民企,其商業資料不能稱得上為國家機密,實應該予以披露。
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民間企業以國家機密推搪,SEC也大可收緊借殼上市規則,加拿大已經計劃改例,相信SEC不久將來亦會緊隨其後。
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