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風波越鬧越大!今次主角是上市剛半個月的西藏5100水資源(1115),集團與最大客戶的採購合同突然變更,惟在不足一個月前刊發的招股文件中卻隻字不提。雖然集團聲稱安排有「正面影響」,但倘預期未能兌現,大股東或要履行與戰略投資者的盈利「對賭」,作出大額賠償,事件惹來市場譁然,股價今日或受壓。
西藏5100公佈,已更替與最大客戶中鐵快運的舊有採購合同,新合同中,集團2011年至2013年每年向中鐵快運提供5萬噸瓶裝水,取代舊有合同中的7.5萬噸,並免除買一送一的贈水義務。採購量由15萬噸減至5萬噸這項令投資者憂慮的改變,西藏5100卻滿有信心地正面解讀,更指調整可令毛利率及淨利潤得到整體提高。
基金界譁然:咁兒戲
是次重大的合同更替,在集團6月20日刊發的招股章程中雖然沒有提及,但風險披露中卻隱約指「無法保證中鐵快運不會嘗試重新商定或終止協議」。更弔詭的是,西藏5100早已預視對中鐵快運的銷售會由去年的80.5%,大降至59%,而集團可如此肯定比率會大降,只是基於「團購性質的銷售渠道」增加,但今年相關可確定採購量僅約2.2萬噸。基金界對事件譁然,一名美資基金經理指出,「6月下旬招股時,招股書完全冇提到,現時竟然話改就講,邊可能一項影響公司超過八成收入的協議,會咁兒戲喺上市後始修改,質疑公司誠信」。
西藏5100上周五報4.03元,較招股價3元,高出34.3%,市值超過100億元。
一名四大會計師行核數師亦質疑,「冇可能影響集團收入的協議,會短短半個月內協定,而且修訂協議並冇提供整體毛利,要讓投資者釋疑,應盡快披露更多細則」。
恐產能過剩 勢損盈利
合約改變的最直接問題,為西藏5100的銷售量或已不如招股時所估計的大幅增長,但其30%集資額作增加生產線以擴充產能的計劃仍未變,惹來產能過剩的質疑。更甚者,西藏5100今年預測盈利不少於4.44億元,按年增2.2倍,當中包括政府補貼1.43億元人民幣,但據悉其去年獲得的1160萬元人民幣補貼是基於擴產貢獻,若產能下降或直接影響盈利表現。
如情況不如西藏5100所估計,大股東向投資者授出的認沽期權便為一大隱憂。據招股文件指,集團售股股東,亦即由大股東王堅持有的綠色高原及水資源,分別向戰略投資者建銀及工銀,以及茅台授出認沽期權,倘集團2011年稅後淨利潤低於3.5億元,三者將有權要求售股股東支付購股代價及應計利息,相關購股代價分別為2.4億元、9900萬元及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