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把脈:長揸物業回報未必好 - 鍾維傑

樓市把脈:長揸物業回報未必好 - 鍾維傑

《蘋果》讀者都知道每天會有一些二手住宅實質買賣參考個案,如甲業主持有物業14年後出售,總共賺了15%;乙業主持有物業2年賺了90%等。然而,不知讀者有否以下感覺,就是好像「長期投資未必有好回報」,如上述甲業主,等了十多年才賺逾10%,兩年炒一轉的乙業主則差不多翻一番。
為了驗證這情況屬實與否,筆者從《蘋果》網上版搜集了今年七月首6天約80多個參考個案。仔細看後情況剛好相反,長期確有好回報,一個案24年賺近8倍,另一個案27年賺近15倍,不正是顯示越長情越賺得多嗎?

把握時機入貨同樣重要

不過,靠80多個案中之兩個較「極端」個案來定論會有點牽強,而且其他個案不少也甚長年期,如10年以上,然而回報不比一些短年期的好。據此,頂多說若要長期必須有好回報,則必須於二十多年前已投資(約1987年或以前),近20年才長情已有些遲來的感覺。
為再深入了解,我們減去兩個「極端」個案,只研究其他個案,發現了一些現象:
(一)近20年回報多寡和年期無大關連,以100%回報為例,有人4年便取得,亦有人等了15年,更多於兩者之間。同樣地,若以持貨14年為例,有人賺取100%回報,但亦有人只得15%。長情未必有好回報得以證實。
(二)「時機」(Timing)則有助賺取好回報,例如持貨8年,即2003樓市最低谷時買入,高者可賺260%,少的也獲利約140%,比其他持有年期之回報分佈優勝。
(三)無論投資期長短,甚至捕捉到走勢和時機,揀了甚麼物業亦重要,例如2年期,最好的回報有90%,最弱的只有約15%。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