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都說醫者父母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趙慧君卻以一個母親的心情,開展檢驗妊娠和胎兒疾病的研究。多年來致力研發以孕婦血液診斷胎兒有否患上唐氏綜合症等疾病,減低孕婦流產風險,令她奪得兩項國際科研大獎。成功背後,推動她是為人母的感同身受;當年她懷孕時患上妊娠毒血症,危及腹中孖女,那次經歷卻令她下定決心,未來日子努力研究妊娠毒血症的治療和預防方法,讓天下媽媽都能誕下健康嬰兒。記者:譚靜雯
獲獎的36歲趙慧君97年在澳洲畢業翌年回港做實習醫生,99年加入中大化學病理學系,進修化學病理專科,跟隨啟蒙她的中大醫學院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展開科研工作。「我好好彩有機會跟盧教授學嘢,佢係好好嘅師傅,啟發咗我好多嘢」。
她學懂科研路上不能一步登天,「做研究唔係要為咗畀人知,係要真正應用喺臨床方面,市民用到先叫成功,唔係發表咗文獻就算」。
患病時自行檢查孖胎
經多年努力,趙慧君研究抽取孕婦血液的DNA,取代羊膜穿刺,以檢測胎兒有否患上唐氏綜合症,最近因此奪得國際臨床化學和實驗室醫學聯合會(IFCC)首設的「2011年度青年研究新人獎」,又繼其師傅後,成為第二名奪得英國臨床生物化學系講座教授協會「2011年度傑出學人獎」的香港人。她昨日會見記者時笑言:「冇諗過自己會步佢(盧煜明)後塵攞到呢個獎。」
成功背後,除了啟蒙老師引領,推動她科研的力量,只因一顆「醫者媽咪心」。現育有一對可愛孖女的趙慧君,憶述五年前首次懷孕,在胎兒35周時一次例行產前檢查,驗出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證實是妊娠毒血症,要即時入院,「當時瞓咗兩個禮拜醫院,醫生好擔心我,血壓好高,隻腳腫到似象腿」。妊娠毒血症嚴重會危害胎兒性命,導致胎死腹中,孕婦更可能因高血壓影響身體機能。
不過,身為醫生的趙慧君當時反囑咐診治她的醫生不用擔心,「我自己會24小時密密check(檢查)住BB有冇心跳,每半個鐘摸吓左邊右邊,睇吓個胎有冇郁」。結果,她在37周剖腹生產,誕下一對孖女。
那次經歷,令她更堅定埋頭孕婦與胎兒相關的科研工作。趙慧君指出,妊娠毒血症在香港十分普遍,約3%至8%孕婦可能「中招」,但現今醫學對這病症的診斷和治療仍沒有太大進展,只能識別到部份高危孕婦,例如多胞胎及高血壓等的孕婦,未來日子將集中研究這課題,盼能及早識別和預防,「希望越早做到成果,就越早幫到人」。
為了科研日睡數小時
今次獲獎趙慧君除感謝研究團隊和啟蒙老師,她特別感謝家人給予的無限支持,令她可專心科研和教學方面發展:「一擘大眼就工作緊,陪屋企人嘅時間比我想像中少,有時等個女一瞓着咗,我就會開電腦做嘢。」
為了科研,她每天睡眠時間只有約六小時,過去一周就每日只睡四小時,「我哋做研究嘅人好心急,不時會同美國或其他國家醫生透過電郵合作或交流,當我哋瞓覺,佢哋先起身,我會急住回覆,根本冇瞓覺時間」。但趙笑言丈夫不會因此「詐型」,「我哋喺澳洲讀書嗰時已經相識,佢已經慣咗我嘅生活模式,嗰時讀醫明明下午得閒,最終都要上堂嘅日子」。
趙慧君簡歷
年齡:36歲
家庭狀況:丈夫為商人,育有一對5歲孖女
學歷:
‧1997年澳洲昆士蘭大學甲等榮譽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
‧1999年加入中大化學病理學系進修化學病理專科,開始研究工作
曾獲獎項:
‧香港科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IFCC「2011年度青年研究新人獎」
‧英國臨床生物化學系講座教授協會「2011年度傑出學人獎」
資料來源: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