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二兩天暴跌,已將大部份自6月底起的反彈洗掉。可以暴跌如斯,沽空者當然勢凶夾狼,有備而來。
第一波攻擊的藉口,是渾水報告配合美國QE2完結,一方面出報告,同時「下廚」沽空,前幾份當然大有機會真有其事造假,到後來則是傳言居多。
市場信心弱得可憐
此法自製催化劑,看似無得輸,實際上沽空賺錢最忌公開盤口。2008年福士一役,沽空者被迫倉至要輕生一幕,仍然歷歷在目。所以後期市場盛傳的渾水對象,如雨潤(1068)、華寶(336)等,均已再無報告跟尾。
戰幔的第二波,來自穆迪紅旗報告配合意債危機。這種進攻方法,兩處有別於第一波,一是攻擊機構不直接參與戰事,二是同時攻擊幾十家民企,將戰線由每日一兩顆暴跌之星,變為民企大面積下挫。報告雖只蜻蜓點水式,指出民企一般之弊端。但筆者看過報告後,也不見得外國上市公司,都是管治一流的「無旗之輩」。如斯下跌,可見市場信心已弱得可憐。
未知讀者可記得十多年前,全球宏觀策略(GlobalMacro)外資基金進攻模式,通常是聲東擊西。如筆者戴上陰謀論的眼鏡,以某種金融風暴進攻方式為藍本的話,筆者會猜是次沽空民企,只是掩人耳目,累積子彈,最終之進攻對象,有機會是內房與內銀股。古龍有云:「最危險的地方,亦是最安全的地方」,反之亦然,金融市場相當合用。
筆者及相關人士持有雨潤
陳建良
資深基金經理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