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各大銀行下月宣佈中期業績,高盛唱淡本港銀行業,指業界資金流動性趨緊,貸款增長亦放緩,加上淨息差收窄,將影響港銀盈利,惟看好中銀香港(2388),認為中銀人民幣業務可提高非利息收入,調升其評級至「買入」,料中銀股價升逾兩成。 記者:董曉沂
高盛昨發表報告預期,港銀今年和明年貸款增長,將由去年的23%,分別下跌至16%和14%,並預期銀行業淨息差會持續收窄。早前摩根大通報告亦預計,本港銀行業淨息差收窄,要到明年才有望回升。金管局季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本港零售銀行淨息差在今年首季持續收窄至1.23厘,較去年末季的1.26厘下跌3點子。
中銀人民幣業務看俏
高盛又指出,本港借貸成本持續上漲,導致港元和美元借貸息率上升,這將減低內地企業來港貸款意欲。高盛將部份港銀目標價調低之餘,更將恒生(011)評級由「買入」下調至「中性」,目標價由150元削至130元。
一眾港銀中,高盛獨看好有離岸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作賣點的中銀。高盛指中銀的非利息收入可彌補淨息差問題,而中銀的龐大人民幣儲備,在人民幣貸款需求急增時將最受惠。高盛稱,倘內地放寬資金流入,有境外人民幣業務的銀行勢受惠,中銀更將成大贏家,故將中銀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目標價27.5元,較昨收報22.65元有21.41%潛在升幅。
沈振盈:港銀估值過高
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亦繼續唱淡港銀,指各銀行股估值過高,並預期整個港銀板塊增長有限,主因息差持續收窄,加上樓宇按揭佔港銀收入比重高,而近日樓市已有回落迹象,故港銀短期亦難有運行。
他續說,歐洲債務危機持續,港銀在歐洲各國的投資亦會造成隱憂;雖然地方債務問題亦困擾內銀,但內銀股估值已跌至抵買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