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倡港人吃碘鹽

食安中心倡港人吃碘鹽

【本報訊】食物安全中心研究發現,港人對營養素「碘」的攝取量低於標準,建議港人換掉餐桌上那樽鹽,改吃碘鹽。但中文大學學者認為香港不存在缺碘問題,建議奉行均衡飲食的市民毋須刻意改變習慣。
人體必須微量碘維持甲狀腺功能。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取150微克碘,上限為1,000微克。世衞規定孕婦或授乳婦女須攝取250微克。食安中心在市面抽取71個食物樣本化驗碘含量,再根據本港食物消費量調查結果,估算港人攝取碘的份量。結果顯示,港人攝取碘含量不達標,每天僅攝取44微克,不足標準的三成。

中大學者存疑:太多假設

中心警告,缺碘可令發育中的腦部受損、體格和智力發育嚴重遲緩、甲狀腺腫等。孕婦、授乳婦女、嬰兒、幼童特別容易患上碘缺乏症。中心建議市民多吃高碘食物如藻類、海產、蛋及奶類製品。市民每天吃五克碘鹽,即攝取150至300微克碘,就能達標。準備懷孕、孕婦及授乳婦女須徵詢醫生意見,決定是否服用碘補充劑。
中大糖尿及內分泌科主管周振中質疑食安中心的研究方法有太多假設,「用學術角度睇,我係存疑嘅。由食物去做似乎好間接,個個飲食方式都唔同,我唔知點假設」。
周振中又指,缺碘可導致甲減、大頸泡或甲狀腺結節,極端情況才會引致智力衰退,攝取過多碘也會導致甲亢。周強調,本港甲亢個案多於原發性甲減,他每周遇上十個甲狀腺病新症當中,七至八人屬甲亢。澳洲及美國也曾發現國民碘攝取量太低,規定食鹽添加碘後,國民碘攝取量一下子變得過高,甲亢等甲狀腺疾病個案隨之增加。
周振中建議市民奉行均衡飲食便毋須擔憂,「均衡飲食有食相當海鮮,我唔相信會因為嚴重碘缺乏而引致疾病」。不吃海產的市民才應考慮吃碘鹽,但必須查看食品標籤列明的碘含量,避免攝取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