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笑春風 - 邁克

依舊笑春風 - 邁克

着陸倫敦後才發現,稀客魯柏艾弗烈正在演蕭伯納的《賣花女》,同台還有等閒不拋頭露面的老戲骨DianaRigg,大有雙春逢閏月之勢,可惜我的日程表排得密密麻麻,只剩星期天有空檔,而你知道,西盡的戲院星期天慣例不開門。連日來馬不停蹄,除了蕭菲紀蓮的新舞還欣賞了《李察三世》和《戰馬》,上帝他老人家休息的日子,原本打算什麼也不做,逛逛公園或者食餐勁的,跟手去Folk和Albam看看有沒有成年人穿了不至於太滑稽的青春便服,讓眼睛好好放假,但是南岸的國家劇院居然有下午場,演的是契訶夫的《櫻桃園》,上網查過仍然未滿座,貪婪的頑疾便即時發作。
這次住在維多利亞,環境不若上回投宿的灣水區高貴,出入倒比較方便,搭兩個站換喜慶線,新近改建過的地鐵站還充滿科幻感,碳灰的扶手電梯一層一層似乎通往《大都會》的拍攝棚,尚未從天旋地轉醒過來,已經到了目的地滑鐵盧—呃,為表示忠於逝去的殖民地,是否應該改稱「窩打老」?可能因為想起某段時間於九龍同名大道居住,我忽然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在電影節打工的日子,步伐踏着熟悉的路線朝國家電影院方向進發。還未有頂天立地的倫敦眼,還未有爆穀香盈鼻的IMAX,還未有天橋底的同志歡場,還未有發電廠變身的泰特摩登,還未有仿古的莎士比亞環球,那時這一帶真是不毛之地啊,誰料歐羅星駛進來又駛了去帝王十字,繁華翻得沙塵滾滾,過客滿佈皺紋的人面卻恬不知恥效仿桃花,若無其事依舊笑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