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字,歷史並不悠久,只是在一四四六才創立,至今方五百多年。
在此之前,韓文是用漢字寫的,連宮廷也得學習。參觀他們的古宮,會發現許多皇帝的教科書,皆以漢字書寫。
即使有了他們自己的文字,漢文還是並用,數十年前曾經一度廢除,但因為同音的太多,報紙上的漢字又出現了。
但再經一次的改革,完全運用「訓民正音」,漢字從此消失,可惜嗎?也許中國人和一群韓國漢文學者會這麼認為,我不同意,因為只用韓國文字,才能迅速地進入電腦年代,令電子業在國際上佔一重要地位。大家不用漢字,習慣了,也沒有混淆的情形發生。
韓國語一共只有四十個字母,其中二十一個元音,十九個輔音,只要肯勤力,學習起來並非難事。
漢字優美,韓文只是一些符號的堆積,也許有人那麼堅持,但這些符號集起來也可以很漂亮,像他們的「花」,看樣子就像一個「笑」字,容易寫,也容易記得。
發音學會了,意思並不一定懂,好在韓文中還有很多漢字發音相近的,像明洞、仁川等地名,我們聽起來要比西洋人得心應手。
說漢字全部不用,也不對,他們留着傳統文化的意志力還是很強,漢文的詩詞、書法還是多人欣賞,當成了藝術。雕刻方面,也全是漢字篆成。
韓國人個性強烈,愛憎分明,沒有中間路線,不像日本人可以把漢字和假名混合來用,這對於中國旅客來說,認路名是極不方便的事,還好處處都有英文注明,不至於完全迷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