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阻止網民談論江澤民是病是危是死,從上週三開始,「江」「江澤民」「301醫院」「心臟病」等詞在內地網站都成了遭屏蔽的敏感詞。有網友說,不久前溫家寶訪歐大談政改期間,她上新浪微博搜索「溫家寶」,甚而「溫度計」都被屏蔽。在胡錦濤受議論時期,「胡錦濤」甚而「胡蘿蔔」也成敏感詞。當然是因為大陸網民藉「溫度計」和「胡蘿蔔」影射,發表當局不容的言論,故連這兩個詞也要屏蔽了。就像阿Q因禿頂而忌諱別人說「光」說「亮」甚至說「燈」一樣。
如果繼續這樣敏感下去,也許到最後,大部分中國詞語都成了敏感詞,那時就不是要定下什麼是敏感詞,而是要宣布那些詞才是非敏感詞啦。
把劉曉波、艾未未等設為敏感詞的掌權者,如今連自己名字也成了敏感詞,這不能不使我想起清代的《剃頭歌》。這首歌據說是清初強迫人民剃光前額時,在民間流行的。全文如下:
「聞道頭須剃,無人不剃頭。有頭皆要剃,無剃不成頭。剃自由他剃,頭還是我頭。請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最後兩句是人民對「剃頭者」的反射,意思是:你也總會有(被剃頭)這麼一天。
「你也總會有這麼一天」的呼聲,自《剃頭歌》以來就沒有停息過,於是也衍生了許多《剃頭歌》的仿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電影藝術家夏衍,在文革入獄期間所作的《獄中吟》。全文是:「聞道人須整,而今盡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還是我人。試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
最後兩句應是大陸過去幾十年政治生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