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中超霸權

地產中超霸權

【SportsSurprise】國內樓價升升升,中超聯發發發,目前16支中超隊竟只有3隊沒有地產背景或投資,難怪傳媒戲言中超已演變成地產聯賽。最古老的地產球隊來自甲A時代的大連萬達,當年是獨市生意,如今中超卻已進入「地產霸權」的戰國時代。

地產商覬覦中超球隊當然旨在宣傳,目前僅上海申花、成都錫菲聯和深圳紅鑽沒地產背景(見附表)。中超聲譽再差,仍是最受矚目和觀眾人數最多的體育項目,當年萬達就是靠大連進軍全國。地方球隊深得當地球迷愛戴,形象一般的地產商可透過振興當地球隊,在市民心中挽回分數。

中超富有無助國足起飛

「地產霸權」對中國足球的影響並不負面,起碼各隊財政較前富裕;最受矚目是廣州恒大,一擲億元搜羅本地國腳,又以年薪700萬美元挖來巴甲聯的MVP達里奧干卡。
中超進入紙醉金迷盛世,然而有錢未必能打造成功聯賽。廣東省體育台足球評述員何輝相信,國內房地產市道興旺,地產商資金充裕,故樂於贊助中超或中甲球隊。那管中國球壇近年充斥造假及黑哨問題,仍無損各大地產商的「熱誠」。
何輝說:「地產商投放大量資金,短期內對球市有刺激作用,球員薪酬及收入亦因此水漲船高。」「我曾聽過有中超大球會,一場聯賽獎金可以是500萬人民幣!也許有點誇大,但500萬元對大地產商只是一個單位的價錢;但中超還是中超,我暫時看不到與以往有何分別。」他續說。
由於國內房地產市道依然暢旺,預計各大地產商會繼續放「水」於在足球上;只是長遠要令中國足球追上亞洲,甚至世界水平,實有賴一套長遠發展方向,包括搞好青訓。何輝說:「很多中超球會也搞青訓,只是中國各級代表隊在國際賽成績差強人意;球會有資源是否可以再做多些,或做好些基層推廣呢?這才是重點。」

香港球壇少地產贊助

曾在國內任足球評述員,並見證中超成立的本港著名足球評述員何鑑江(圖),認為中國球市好,並不代表國家足球水平有所提高:「在大地產商支撐下,球會物色高質外援,球市在外援帶動下變得興旺,球員覺得踢波有出路;只是沒完整青訓計劃發展,難培訓有質素本地球員。」
此外,本港地產商近年甚少贊助本地球隊,最近一次已是90年代末的陽明山莊老闆黃健華;只是雙方因意見不合令彼此合作年期不長,而黃健華近年已再沒涉足球圈。

《體育通識》
恒大老細做體壇大亨

中國恒大地產集團為近年積極涉足體壇的企業。在港交所上市的恒大地產(編號:3333)為廣東省5大發展商之一,在全國22個城市有發展項目。身家估計逾數百億元人民幣的董事長許家印(圖)是體育迷,在09年8月聘請前國家隊教練朗平執掌恒大女排,亦高薪羅致中美猛將,大花2,000萬元人民幣令恒大女排迅速升上甲A。之後在10年3月以1億元收購廣州足球隊,易名廣州恒大,在收購猛將方面已花逾兩億元人民幣;球隊一年內由中甲升上中超,現居中超榜首。恒大亦收購廣州羽毛球隊,實行以體壇運動,讓體育迷認識恒大地產。

鳳凰計劃舉足輕重

足總早前通過改革架構,鳳凰計劃隨即上馬,此計劃其中一個重點是由政府牽頭,嘗試物色本港大企業出資贊助港甲,提高賽事獎金,從而增加球會及球員收入,提升賽事水平。負責鳳凰計劃的政府官員推銷此計劃時已表明,政府不能直接注資營運,但會傾力物色大贊助商、包括地產商支持足運發展;恒基地產近年試過擲千萬贊助政府在07年搞回歸盃,如今次成功邀到此等大地產商出手,相信提升港甲形象及賽事獎金。

港地產商只救未來

中國球壇由國內地產商支配,而本地球壇上季開始獲大地產商支持,但只限於青少年聯賽,港甲暫未能吸引地產商出資贊助。港甲球市上季未見太大起色,但在部份球會及地區隊增撥資源於青訓,令青年級別賽事的競爭較前激烈;上屆足總的15歲及17歲兩個級別的精英足球聯賽,便獲恒基兆業冠名贊助,算是踏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