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宅男女:落田割禾一腳泥 粒粒皆新鮮

家宅男女:落田割禾一腳泥 粒粒皆新鮮

現今物質豐富,港童食包多過食飯,實在唔知米貴。一於反璞歸真跟農夫學農耕,不,不是說電話app遊戲,而是趁稻米成熟時,讓孩子親身落田割禾打禾,孩子便知「米並唔係喺超市度嚟」,是一次新鮮又珍貴的體驗!

記者:溫曉嵐
攝影:伍慶泉
Model:Risley

一年兩造學做稻農

位於粉嶺的綠田園鶴藪村有機農場,每年會有早晚兩造稻米收成,其間會舉辦「津津樂稻」插秧及收割體驗日,讓大家一嘗當稻農的滋味,是日記者就來到採訪本年度首造稻米收成,經驗老到的導師馮鏡釗(馮叔)指,早造在每年約七至八月收成,晚造則在十至十一月期間。「禾出(即開花)到禾黃(稻穗成熟)約需一個月時間,而早造的最佳收成時間是小暑後一星期,等待稻穗變金黃就可以收割了!」馮叔說。收割前,稻田須提早十天放乾水,這除了令禾身收乾水份外,也為了讓泥地變得好走,割禾更容易。可是採訪前一天剛下過雨,導致泥濘滿地,參加者需脫掉鞋子及把褲管拉起才可下田,但這並無減參加者的興致。割禾時要以右手拿禾鐮,在稻莖離地面約一吋半的位置橫向使勁,就能輕易把稻枝割下來。收割好的稻枝要整齊地一束束以打十字的方式堆起,等待以打禾桶或打禾機把稻米分離出來。稻米經曬乾及脫殼後,就成為白米了!打禾剩下的禾草紮起曬乾,之後可用來做肥料及餵牛,一點也不浪費!

■馮叔以摩打手示範每分鐘50轉速度磨米。

割禾:禾鐮有鋸齒的一面向自己,在稻莖離地約一吋半的位置橫向一割即可。

打禾:拿起稻枝往打禾桶裏狠狠的打,米粒才會掉下來,果真粒粒皆辛苦。

腳動打禾機:用腳踩動捲筒來打禾,比較危險,小童須大人陪同才可使用。

■未打殼的米不是白色的!

■打禾剩下的禾草紮起曬乾,可拿來做肥料及餵牛。

城市孩子回歸自然

同行小模Risley是個典型城市孩子,下田前遇到蜻蜓蜜蜂都會呱呱大叫,對赤腳在濕滑泥地走動拍照更表現得戰戰兢兢。但當他熟習以後,竟主動要求割禾,並滿腳泥濘地在稻田及打禾機之間跑來跑去,跟之前相比判若兩人,完場時更聲言要用稻米餵雀仔,還大膽到用稻穗去拍打田間的巨型蜘蛛,回復一臉孩子應有的天真好奇。都說,大自然的魔力真不可小覷。

即磨!有機芝麻糊

體驗完稻米收割後,最好的節目莫過於吃一碗以有機稻米做成的香滑芝麻糊!

1先磨米:以番石榴木擂漿棍,把3湯匙泡過水的粘米磨幼。

2加芝麻:加入130克炒香黑芝麻及小量清水,以每分鐘50轉速度繼續磨呀磨。

3再顏滑:把芝麻漿倒入篩中過濾,用湯匙壓出,重複步驟1至3一次。

4加糖水:把芝麻漿煮滾,加糖水調味即成!

後記:

馮叔常掛在口邊的種稻口訣「小暑小割,大暑大割;晚造芒種下秧,大暑蒔禾,立冬滿田空」,說明田種與節氣關係密切,然而農家的智慧絕不止於此。話說採訪完畢,時值下午二時,整個山頭突然傾盆大雨,正當大家憂心何時停雨,馮叔一句:「大概兩點半啦!」預言果然成真!再一次見證:知識是經驗的累積。

津津樂稻2011

早造收禾:7月16或17日
晚造插秧:7月24或31日
晚造收禾:10月22、23或30日
收費:$160/位,同時報名插秧及收禾優惠價$300
查詢:綠田園(2674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