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止痛藥所含的成份「撲熱息痛」有可能引致中毒,相關劑量又有否受到監管?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今年1月的公佈,該局當時有見於部份人服用止痛藥後出現嚴重反應,已呼籲製藥業界,將撲熱息痛含量,由現時每粒500毫克,減至最多的325毫克,以防肝臟受損。
包裝上要有警告字句
FDA又要求每次處方含撲熱息痛的藥物時,醫護人員也須在包裝上的警告字句中列明,此成份有可能引致嚴重損害肝臟,或可出現過份反應,例如臉、口和喉嚨腫脹、呼吸困難、痕癢和出疹。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表示,美國將止痛藥的撲熱息痛劑量調低,是由於當地人經常不跟從指示服用止痛藥,「小小痛都忍唔到,一定要食藥」,故有需要控制劑量。
但他認為本港情況與美國不同,撲熱息痛中毒的個案通常涉及自殺,故本港毋須特別將劑量硬性調低,衞生署也無相關要求,「只要跟指示用藥,一般人都唔會因為食咗500毫克嘅撲熱息痛就中毒」。
撲熱息痛類藥物中以必理痛(Panadol)最普及,生產此藥的藥廠葛蘭素史克(GSK)表示,一直有關注其產品引致嚴重反應的情況,倘有相關個案一般情況下該公司也會接獲報告,並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