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買當頭起不但是小股民投資智慧,亦是專家投資錦囊。對於近期受財困引致股價大跌的民企股,此時是否部署選擇性吸納?瑞信亞太區研究主管兼董事總經理范卓雲簡單指,不建議投資者「撈底」。
吸納高息股較安全
范卓雲指此刻不宜妄為,論據是投資者對這些公司戒心越來越高,態度更謹慎,因此不建議投資者趁低吸納。她認為,部份內地企業過去在資訊披露及公司治理方面處理的確欠佳,加上隨內銀收緊銀根,信貸紀錄不高的中小企,將更難取得銀行貸款,導致現金流惡化。
滙豐銀行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則認為,不要一面倒看淡民企股,評級機構對民企作出調查是正常行為,雖近日有部份遭降評級,但當中亦有被上調評級。
屈宏斌承認,民企一向面對融資困難問題,建議內地政府調整政策如減稅,觀乎內地首五個月稅收增長大幅上升,故有能力藉減稅助其經營。
范卓雲指,若投資者一定要投資,在環球經濟復蘇下,建議吸納直接受惠於經濟復蘇的股票,一些因市場擔心中國經濟硬着陸而被超賣的股份如中材(1893)、安徽海螺(914)、江銅(358)等股份可留意。同時,建議增持高息股如國泰(293)、中銀香港(2388)、建行(939)、工行(1398)及領匯(8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