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脹掛鈎債券(iBond)昨正式開售,雖然分行申購人流似甚稀疏,但消息稱,連同網上及電話銀行等三個渠道,首日認購反應熱烈,認購金額遠超過去任何一次零售債券的首天表現。但有婆婆要花逾30分鐘作風險評估,認為手續繁複「麻鬼煩」,最終放棄申請。
記者:劉美儀、董曉沂
市場人士指出,雖然預期個人平均分配比率不會太高,惟iBond息率始終具社福補貼成份,故相信整體反應不會太差。據悉,發債計劃通函(等同簡版招債書)首天已派罊,需要加印,箇中原因除是認購反應熱烈,不排除與上周當局才發現通函內容有繙譯錯誤,須回收兼重印,令分銷行首日獲分派的通函數量,只及原來準備約一半有關,料當局會陸續加印補充。
輝立接400萬孖展認購
對於昨日銷情,配售行之一交行(3328)香港分行發言人表示,首日認購反應理想,平均每人認購金額超過1手,即1萬元。永隆銀行表示,昨日認購反應屬該行預期內,平均認購金額約4萬元。
證券行方面,輝立證券公佈,昨日iBond認購總額為1300萬元,當中900萬元為全數認購,400萬元為孖展。輝立發言人表示,通常孖展反應在首日較慢熱,昨日股市表現不濟加上iBond認購期較長,客人現階段會偏向觀看市場反應,到認購期尾段始能反映市場意欲。她續說,因iBond屬新產品,故難以定下目標認購金額,但預期會超過1億元。耀才證券昨日則錄得1200萬元認購額,其中1000萬元為現金,200萬元為孖展。
iBond昨首日開售,兩間安排行滙豐和中銀香港(2388)在觀塘裕民坊的分行均嚴陣以待,其中滙豐一如早前表示,提早於8時半讓客戶進入分行避暑;中銀一眾員工則於8時半起開始部署,兩行齊於9時正始正式營業。
就記者所見,前來分行的客戶對iBond興趣不太大,不少市民均認為息率未算非常吸引,每人只獲一手更大大減低回報;亦有市民打算全家各人申請一手,提高中籤機會。其中王婆婆本想替家人申請,惟銀行職員表示,一人只可申請一份,長者更要花逾30分鐘作風險評估,她認為手續繁複,更大罵「麻鬼煩」,最後決定放棄申請。
散戶:外幣息口更吸引
曾女士則表示,自己沒有投資股票,但有定期存款,惟因息率偏低,故有意將資金轉戰iBond,不過她亦補充指,買外幣息口更吸引,兼且可賺升幅,故iBond投資額不會太大。
市民對iBond投訴
.發行總額100億元不高,即使中一至兩手,回報亦偏低
.未有證券戶口的市民,須重新接受風險評估,手續費時
.每人只可遞交一份申請表,不能替家屬申請
散戶有嘢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