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頻生引發信心危機地方債罕有認購不足

違約頻生引發信心危機
地方債罕有認購不足

【本報訊】近日多宗地方債出現先違約後由地方政府補鑊事件,引發信心危機。由中國財政部出面負責招標的地方債,因息率不吸引,罕有出現不足額認購。經濟師憂慮,為免信心危機擴大,今年到期的逾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地方債,不能再現違約消息。 記者:周燕芬

為控制地方政府有序發行地方債,財政部決定於今年起統籌發行地方債。財政部昨日上午代理地方政府招標,地方債分為3年期與5年期,5年期地方債票面利率3.84%,3年期為3.93%,均高於去年水平,不過,3年期認購倍數僅為0.96倍,出現認購不足。內地證券商指,地方債亂七八糟,息率不高,影響認購率。

收入增將減債務水平

西班牙BBVA銀行中國經濟師夏樂分析,認購不足是由於市場對地方政府債務存在擔憂,對總體債務水平存在不確定性所致。他認為中國政府需要慢慢重建市場對地方政府債務信心,協助地方政府解決債務問題。但他對中國地方債務狀況仍然保持樂觀,因為中國是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只要債務能控制得住,隨着財政收入增加,便可以減低債務水平比重。去年中國的財政收入便上升17%。
野村中國經濟學家孫馳認為,由於市場資金偏緊,加息後利率處於較高水平,這次認購不足,反應地方債券的利率不夠高,不夠吸引所致。此外亦反映市場對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及還債能力的擔心,因為地方財政收入主要依賴土地財政收入,稅收只佔較少比重。

債務比美國日本仍細

孫馳認為對中國政府整體債務狀況不用過度憂慮,因為相對於美國、日本等國家,中國的債務規模相對很細。中國透過發行地方債,有助解決地方政府資金流量及收支平衡問題,由於地方政府投資不少公共項目,不涉盈利能力,因此發地方債較向商業銀行借貸更為適合。
不過,地方債是支持地方基建發展,目前中國經濟增速受外圍影響而下跌,若地方債持續出現認購不足,甚至要出現高息借債,此將影響地方財政收支。此外,中央下令地方政府要加快公租房發展,此方面亦需要大量資金。
財政部昨日發出通知,指各地解決公租房專案資本金的資金來源,首先要立足於政府預算安排資金,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券資金要優先用於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通知明確,在房地產開發項目中配建及由企業投資建設的公租房,其項目資本金由相關企業自行解決,政府可通過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