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史.Easy:愛滋病的足迹

醫史.Easy:愛滋病的足迹

相對於很多人類世界當中的疫症,愛滋病算是頗為年輕,只有約30年歷史。現時全球共有3,000多萬愛病病毒感染者,香港佔約4,000,情況不算嚴重。作為一個低感染城市,短短的愛滋病歷史沒有為香港帶來甚麼集體回憶。
香港有愛滋病的足迹嗎?九龍公園衞生教育及資料中心旁邊有一座雕塑,由兩條巨型青銅絲帶組成,象徵着大家合力阻止愛滋病蔓延。時值1997年,當年政府和幾個社會服務團體誠邀雕塑家文樓先生從藝術角度出發,透過一座原創戶外雕塑,時刻提醒市民關注愛滋病。紅絲帶是國際社會關注愛滋病的標記,青銅絲帶雕塑順理成章地在當年世界愛滋病日(12月1日)出台。

絲帶雕塑遭「迫遷」

選址方面,熱心人士屬意中環廣場門前的小公園,亦即灣仔菲林明道公園。這個「公共空間」其實並不屬於中環廣場,而是市政事務署(今日的康文署)管轄範圍。可惜受到社區人士反對,市政局最後只准青銅絲帶雕塑在中環廣場豎立一年,其後遷移到現在九龍公園的位置。十多年後的今天,還有多少人記得雕塑的所在?
九龍樂富邨附近的橫頭磡賽馬會診所二樓是紅絲帶中心,是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合作中心,1996年由末任港督彭定康揭幕。紅絲帶中心是專責愛滋病教育的資源中心,雖然開放給公眾,但認識的人不算多。和紅絲帶雕塑一樣,紅絲帶中心見證了香港愛滋病運動的發展。
撰文: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教育及研究委會」委員李瑞山教授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