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血脂、高血糖兼高血壓又不自知,血管隨時未老先衰,增加中風風險。有組織利用儀器檢測160名市民的血管硬化程度,從而推算其血管「年齡」,結果逾五成參加者的血管老化,三成的血管年齡更較實際歲數大最少10年,當中更有49歲女士的血管硬化程度,猶如89歲老婦,老化問題嚴重。 記者:陳凱迎
由多名心臟科和內分泌科等專科醫生組成的心血管聯盟,在去年11月至今年5月間,為160名經家庭醫生介紹下自願參與研究的市民,檢測血管硬化程度;參加者平均年齡為56.5歲。
高血壓血脂血糖所致
負責研究的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唐俊業解釋,研究人員利用「脈搏波傳導速度」(Pulsewavevelocity)技術,量度參加者四肢內因血液流動造成的脈搏波速度,計算其血管硬化程度;血管越硬,越不能吸收血液流動所造成的能量,故脈搏波的速度會越快,相反,具彈性的血管可吸收有關能量,減慢速度。
儀器又可根據參與者的血管硬化度,推算其血管有否未老先衰,結果,51%參加者的血管年齡高於其實際歲數,當中三成人的血管更較其年齡大至少10年。唐說,其中一名參與研究的49歲女士,本身體重及腰圍正常,但檢測到的血管年齡高達89歲;唐也曾有一名46歲患糖尿病的男病人,被檢測發現其血管年齡達90歲。
唐指血管未老先衰,多數與市民出現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而不自知有關。他解釋,高血壓令血管長期受壓,血管壁因而增厚,失去彈性變硬,導致血管年齡比實際年齡高10年的機會高達4.2倍;過多的血脂和血糖也分別會令血管收窄和影響血管細胞新陳代謝。三高問題同時出現,血管硬化並引致中風或心肌梗塞等致命風險大增。
腰圍越來越粗要小心
要預防血管硬化帶來的風險,唐提醒,倘發現腰圍越來越粗,「例如每朝着褲時發現褲頭越來越緊」,代表身體已發出警告,應注意血壓、血脂和血糖有否超標,有需要者應及早求醫服藥,多運動和改善飲食習慣,回復血管彈性。
坊間有部份測試方法,聲稱透過檢測手掌的脈搏波速度,計算血管硬化度;唐俊業認為這種測試方法準確度成疑,「量度手掌嘅脈搏波速度,一定唔夠量度四肢嘅準」,建議市民有興趣了解個人的血管硬化程度,應由醫生進行「脈搏波傳導速度」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