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內的二十秒 - 張灼祥

電梯內的二十秒 - 張灼祥

高納德(HowardGardner)在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的講座,座無虛設。談教育理論,高納德可是高手來的,談Thedisciplinedmind,不過是把他的著作精采部份拿出來與聽眾分享,難有新意了。倒是演講快要結束之際,他提出一個假設性問題:與美國總統奧巴馬(Obama)同乘一部電梯,在那短短十多二十秒時間,你會問他什麼問題呢。你問了,他又會怎樣回應呢。
在香港,我們與特首同乘一部電梯,機會不大。但總會在城市某一角落,遇見特首出巡,甚至有親民活動騷,與民同樂的,那一刻,我們會問他一個什麼問題呢。
高納德想問美國總統:你的所謂改變(Change),有效麼。三年來,改變了多少呢。紙上談兵,理論是好的,夢想是好的,求變是好的,到了落實執行政策,那改變又有多大,效果又有多大呢。
是沒有預計總統會怎樣回應。在電梯內,他可以怎樣回答呢。面對這位哈佛大學教育心理學家,他可怎樣回應。奧巴馬是律師出身,能言善辯,什麼問題沒有碰過,更難應付的場面沒有遇過,在電梯內,來自學者一個尋常不過的小問題,從哲學,經濟學角度,甚至一般觀點理論都可輕輕把問題打發了。他一定不會說「不願置評」,不會說「三言兩語,沒法說個清楚明白」。他一定有話說的。
至於我們在電梯內,遇見特首,會不會問他一個問題,還是打個招呼,還是假裝不認識這個人,招呼也不用了。說一句:你好嗎。太普通了。問一句:香港變成這個樣子,你仍會問心無愧麼。還是「出爾反爾是這個政府的一貫政策麼」。在電梯內時間是那麼的短,會不會我們來不及開口,特首已疾步走出電梯了(當然,同行的還有他的貼身保鏢)。
高納德其實不是要求我們準備好一些問題,遇上位高權重的,向他發問。有關問題,類似問題,領導人見記者時都會有機會聽到,要回應的,已有標準答案,在電梯內要問想問的,記者大概都會問的了。
那麼,在電梯內,要是真的遇上美國總統奧巴馬,香港特首,我們會如高納德所言:在那麼短暫的時間,會問什麼。還是,知道,問也沒用,不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