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夏日炎炎,天文台已連續發出酷熱天氣警告逾110小時,需長時間戶外工作,或在等候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難免要在猛烈陽光下「乾煎」,本報昨到本港多區量度市區溫度,在觀塘區的士站錄得39.5℃高溫,其他地區也錄得34℃至38℃不等。長者安居協會指昨日按動平安鐘的市民,有68人因身體不適需即時送院。
旺角通菜街38.2℃
天文台錄得昨日本港市區氣溫達32.9℃,分區則以跑馬地為最高,達35.2℃。本報記者昨在港九多區量度實際氣溫,發現中環、銅鑼灣早上氣溫已逾34℃,不少「西裝友」的襯衣均已濕透;中午時分,尖沙嘴天星碼頭錄得逾35℃;俗稱「女人街」的旺角通菜街更達38.2℃,當有風吹過,氣溫才稍稍回落。烈日當空,在露天地方停車熄匙半小時,私家車車廂溫度高逾50℃,翳焗程度猶如焗桑拿。
下午3時,記者抵達觀塘裕民坊的士站及小巴站,錄得最高達攝氏39.5℃,比天文台網站顯示的觀塘最高溫度攝氏33.4℃,高出6.1℃。選民登記街檔員工江小姐大呻「有風扇仔都冇用」,不用上班就避免外出,吃雪糕不夠凉快,「咬住舊冰出街先會消到暑,咁熱,會死人」。調景嶺公共運輸交滙處雖設有上蓋,但由於不通風,氣溫持續徘徊在攝氏33.5℃至33.9℃,有等候巴士的乘客表示擔心中暑。
實際溫度比天文台高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表示,由於市區建築物規劃並不通風,令實際溫度比天文台數字為高,「維港兩岸太多高樓,未來幾年(酷熱情況)會惡化」。
天文台科學主任江偉表示,今日天氣仍然酷熱,市區氣溫介乎28至33℃,最高紫外線指數大約12,強度屬於極高,建議市民減少被陽光直接照射皮膚或眼睛,及盡量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暴曬。
勞工處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去年4月至9月期間,處方對中暑風險較高的工作場所進行了24,500次巡查,發出57封警告信,包括未有為戶外建築工人的工作地點設置遮蔭上蓋、工作環境通風欠佳及未有提供足夠飲用水等;經該處宣傳後,建築業已更關注預防工人中暑情況,例如供應飲用水以至電解質冲劑,以及因應天氣情況增加額外休息時段。勞工處指,去年有兩個中暑工傷個案,分別涉及體能訓練和駕駛沒有空調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