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銀珠寶、名錶手袋往往惹盜賊垂涎,但80歲老婦連價值「幾蚊」的「下欄貨」生豬骨也要偷,估計患上了「病態偷竊」。城大犯罪學副教授黃成榮指出,偷竊帶來滿足感,較贓物價值更吸引,驅使他們不斷偷竊,「神不知鬼不覺,物主被偷竊後懵然不知,你奈我何,滿足感油然而生」。
黃成榮不諱言長者心存「我偷故我在」之念,鋌而走險,「事業遠去,一無所有,偷竊得手便證明我仍有價值。」
「得手證明仍有價值」
他說:「而且,長者偷竊往往獲同情,偷竊物品價值低亦會減輕懲罰,亦使長者重施故技」。他估計案中老婦是高買老手,今回則是「偶有失手」。
不斷偷竊,盜賊可能患上「病態偷竊」問題,黃成榮指患者須靠長期心理治療和輔導改善病情,「如叮囑患者遠離市場,減低偷竊慾,嚴重者甚至處方藥物抑制」。他又憶述過往有案例,一名地產商家族的成員患有病態偷竊,家人便派保鑣或隨從暗中跟隨,隨時為他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