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云:「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的確,球場上爭勝,除了要知己知彼,同欲者勝也是不易真理。
台灣朋友剛寄了科錫維斯基(K教練)的大作:《LeadingwiththeHeart:CoachK'sSuccessfulStrategiesforBasketball,Business,andLife》(圖)的中譯本給我,中譯書名為《領導,帶人又帶心》,當中提到的道理,與「同欲者勝」極為相似。
書中首章提到,K教練每季都會在更衣室召開會議,並重複提醒隊員,不要把「自我」帶進隊中。「重要的一點是從現在開始,要用我們代替我,或我自己等代詞。在團體裏,領導是複數,而非單數。」K教練之後以隊員遲到為例子,指出一個人遲到,等於全隊遲到,隊友應互相提點,應有人打電話提醒隊友準時出門。
強調團隊,強調犧牲自我,這讓K教練執教的杜克大學成為長勝雄師,近20年間4奪全國冠軍,而麾下的球員也成為NBA的一大勢力。大家都相信出身藍魔鬼的球員,就算技術不夠好,也一定會服從命令,為勝利不惜犧牲小我,也極少會在場外做出甚麼劣行;K艾榮也是頂着這光環,才能成為「狀元」。
「有時候失敗反而是獲勝」
無論是NBA或本地籃球,贏家同樣都是團隊行先。以「同欲者勝」為訓令的南華,在此系列賽中都是不斷調整,不斷進步,以勝利為大前提,在場上收起自我,為隊友犧牲製造機會,縱與冠軍失諸交臂,套用K教練的一句話:「有時候失敗反而是獲勝。」
仙道彬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