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現貨按金明年開徵大行最受影響 每間平均日付逾1.5億

券商現貨按金明年開徵
大行最受影響 每間平均日付逾1.5億

【本報訊】港交所(388)昨公佈結算所風險管理改革諮詢,建議增設現貨按金制度及浮動保證基金,冀明年中推出。券商按持倉每日計算按金及保證基金供款,前者需每日支付;由於按持倉計算,按金及基金供款可增可減;本港20%券商最受影響,經營成本勢增。
記者:高淑嫻

港交所結算基金包括現貨、期貨及期權,是次改革主要針對現貨市場,觸發點是結算所因08年雷曼倒閉錄得1.6億元虧損,海外交易所亦因應雷曼事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用者自付 設豁免額

結算基金現時沒就現貨市場收取按金,惟雷曼倒閉後,篩選部份持倉大的券商,要求提交額外抵押品。
保證基金主要來自券商開業時一次性供款,90年代成立至今,供款額維持在1.2億元,連同香港結算撥款及投資累計收益,去年底只有2.24億元,相對港股現時每日逾600億元成交額不成比例。
為加強市場風險管理,港交所建議,按「用者自付」原則,要求券商按持倉水平支付現貨市場按金,並對新增的浮動保證基金供款,並設有500萬元及100萬元豁免額。
港交所估計,本港約460間券商中,約50%毋須繳款,30%偶爾因個別日子的持倉水平增加而繳款,最受影響只佔20%,約90間券商。
行政總裁李小加估計,在新制度下,首十大券商,每間每日平均要支付1.5億至2.5億元按金,另向浮動保證基金供款4000萬至6000萬元。但由於按金及供款按券商每日持倉水平計算,假如券商的持倉水平下降,可以取回按金,即是可加可減。另外,雖然保證基金的供款額是每日計算,但是每月付款,假如券商本月供款4000萬元,下月持倉水平不變便可能毋須供款。
即使港交所「出師有名」,但始終要券商增加成本,李小加坦言,早預料券商不喜歡新建議。被問到券商能否把新增成本轉嫁客戶,李小加認為「他們反對建議就是因為轉嫁不了。」

港交所將諮詢3個月

港交所將就建議諮詢市場3個月,明年初公佈諮詢結果,冀明年中推出。個別將受到影響的大行支持建議,認為計法公平,亦符合目前市況,但由於比率及持倉水平皆浮動,暫難估計成本增加幅度。
於大型銀行從事證券業務的人士亦稱,新措施有助保障整體市場運作的安全性。

建議要點

‧增設現貨按金制度(首500萬元豁免)
‧浮動保證基金(首100萬元豁免)
‧券商按持倉每日計算按金及保證基金供款,假如券商的持倉水平下降,可以取回按金,即是可加可減
‧預計2012年中推出

-對全港券商的影響-
‧約50%毋須繳款
‧30%偶爾因個別日子的持倉水平增加而繳款
‧最受影響只佔20%,約90間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