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及衞生局下周一公佈自願醫療保險諮詢結果,政府消息透露,為確保保費不會狂加及有足夠賠償額,政府將成立法定規管機構,根據保險公司及私營醫療收費及索償等數據,再透過多方協商制訂每年保費及賠償額,政府希望將行政費及佣金上限定為保費的10%至15%,即80%至85%保費直接用於賠償。記者:陳沛冰 陳凱迎
政府消息透露,食衞局將成立新辦公室,監管及收集保險公司、私家醫生及醫院的收費水平、質素、使用量及手術成本等,並向市民公開數據。政府會立法成立一個法定機構,根據有關數據及經保險公司、私營醫療界及病人組織協商,制訂每年的保費及賠償額。
政府擔任「協調人」
政府會擔任「球證」及「協調人」,但「角色有幾大,要立法時決定」,保費不一定有加無減,若今年索償少,翌年就有減價空間。因將來保險池人數多及具透明度,若沒有成本上升的特別因素,如特別新的醫療科技,保費不會有很大調整。
消息人士指,現時團體醫保保費中,80%用於賠償,但個人醫保保費中只有60%用於賠償,即保險公司行政費及經紀佣金等高達40%。政府希望行政費及佣金佔保費10%至15%,即80%至85%保費直接用於賠償,亦會以此為制訂保費加幅的指標,但政府不會立法規定有關比例。
消息人士解釋,擔心法例寫明行政費等上限,會變成像現時專利公司的最高准許利潤,可能出現像隧道及電燈公司「賺到盡」的情況,政府希望透過市場競爭,令保險公司為吸客而下調行政費用。
現時保險公司的醫保利潤只有3%至5%,消息人士指,「保險公司賣咁多產品,賺錢唔係靠醫保,政府最緊要令佢哋唔好蝕」。保險公司希望透過爭取醫保客戶,推銷其他更賺錢的產品。
「傾唔埋就要立法」
消息人士表示,政府預期有30萬至50萬名市民參加便足以啟動醫保,預期醫保推出初期,年輕及健康人士參加者較多。醫保推出首三至四年,計劃中部份細節可能有偏差,「可能索償太貴或者太便宜」,政府會密切留意。現時距離2013年立法,2014至15年推出仍有一段時間,政府會再更新數據。
政府希望透過醫保及增建四間私院等,令現時公營醫療佔整體醫療逾90%減至80%,以達致公私營平衡。
研究醫療融資的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系教授阮博文表示,美國立法規管行政費用和佣金是因當地保險公司利潤很高,部份公司董事獲「億億聲」的巨額花紅;日本及德國亦透過協商制訂保費及行政費,彈性較大,港府推行醫保初期可透過協商,但要防止有人「打龍通」來抬高利潤,「如果次次都傾唔埋,就要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