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間體育用品公司接連發盈警,令投資者再次擔心其他二、三線體育股會否步他們後塵。鑑於民企風暴越演越烈,一有差錯隨時惹來空軍偷襲,安踏(2020)前日就先下手為強,在李寧發盈警後搶先舉行投資者會議,向市場大派定心丸,昨日即獲多間券商發報告唱好,成功「執死雞」,令股價昨日倒升收市。
不過,空軍未有放過體育股,昨日安踏沽空額仍有6500萬元,沽空率仍高企在36%水平。至於中動向沽空額更增至1.56億元,比率為31%。
體育股訂貨會 欠說服力
對於體育股盈警潮會否擴散,市場眾說紛紜。由於內地體育用品股的經營模式,與一般零售股不同,他們可說是「先使未來錢」,平均早半年舉行訂貨會,把產品賣斷予分銷商鎖定收入,但產品其實未真正落入消費者手中。
因此,體育用品企業可透過不斷加大網絡規模,短期谷大收入,即使產品不受歡迎,賣不出的存貨都只是積壓在分銷商層面,從公司的財務報表上,不會即時露端倪。到存貨積壓至連分銷商都「頂唔順」時,才會減少向公司買貨,甚至要公司一次過購回市場上的「賣剩蔗」,這時候問題才會突然爆出,殺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
以中動向為例,今年首季及第二季訂貨會,原本公佈是有12%及2.8%的增長,但中動向昨才突然說上半年收入要大跌45%,與原先數據有極大出入,主因就是分銷商要退回存貨,令原先的銷售都一筆勾銷。
有基金經理表示,雖然多隻二三線體育股,每季訂貨會都仍有20%以上增長,但礙於這個營運模式,令投資者難以判斷該公司的產品,是否真的好賣:「這些訂貨數據有幾可靠,真係好難講,分銷商積了幾多貨,都係任佢講。我想短期大家對體育股都失去信心。」
中動向指,截至5月底分銷商的存貨周轉水平有8.9個月;安踏則長期宣稱,存貨水平只有4個月左右;而李寧更從不公佈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