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投資多做功課反累事 - 何熊輝

樓市風雲:投資多做功課反累事 - 何熊輝

無論業餘抑或專業投資者,大家基本上有一個共識,就是要勤於做功課,如投資新股,就要多看招股書,入市買樓,就要看市場供求。
不過,很奇怪的是,做完一輪功課後,通常會出現分歧,因為買與不買,基本上都各有理據,因此喜歡做功課的投資者,結果大多數都只是做「塘邊鶴」,只懂紙上分析。

投資方法要適合自己

最近在電視經常看到一個宣傳廣告,廣告中的投資界高手,不斷勸說股民,投資新股要看招股書,決定認購新股前要詳細分析公司現金流及財務狀況等;倘真的相信這些建議,入票抽某熱門新股想賺餐茶飲的投資者,隨時要做幾個星期功課,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值得嗎?
倘若投資者做足功課就可成功,那麼買樓前狂睇樓書,是否可逢炒必贏?如果有留意一些真正成功的炒家,就會發覺他們好多時都好懶,筆者認識一位城中名人,他買舖位及投資物業時,價啱時機到就會買,入市買入逾億元物業時,只看看圖則,就可作決定,很多時他更懶得實地視察。
筆者留意他此等投資行徑多年,發現他都是贏多輸少;至於那些喜歡做很多研究的投資者,多是膽小如鼠,細細注大大聲,就算揀中時機入市,也在獲利不多的情況下,急急出貨,所以這種投資者,買賣多,盈利少。
做投資的決定時當然要做功課,但最重要是培養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就算名人的投資金句,也不可照單全收。
例如畢菲特的價值投資法,也不太適合需要現金流的散戶,早前不少在高位追入股神愛股比亞迪(1211)的投資者,相信已吸取教訓。做投資是一種藝術,計得太多,未必成功。

何熊輝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