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妻棄子」助戰亂災民港醫范寧救援利比亞

「拋妻棄子」助戰亂災民
港醫范寧救援利比亞

【本報訊】范寧的兒子長大後,大概不會記得父親在他一歲時曾「拋妻棄子」,遠赴狂人卡達菲統治的北非獨裁國,作人道救援工作;他也未必明白,當地戰亂頻仍,為何父親要冒死拯救當地人民。「將心比己,其他(戰亂)地方嘅兒童失去父母或受傷,更需要幫助。」香港首位前往利比亞救援的港產無國界醫生范寧,昨日啟程前如是說。
記者:王家文

現年40歲的范寧是仁濟醫院外科醫生,07年加入無國界醫生,現為香港董事會主席。今次目的地是利比亞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距離戰事重災區、首都的黎波里約200公里。由於陸上交通受阻,范會先到法國,轉飛馬耳他,再乘船36小時往當地,「一去到要即刻開始工作」。

范寧是首位香港醫生前往利比亞進行人道救援工作,除拯救戰爭中的傷者,也為當地重建醫療服務及進行培訓工作。
成啟聰攝

兼顧培訓醫護人員

范寧預計本周末抵達米蘇拉塔,首要融入由各地救援人員組成的隊伍,重整當地醫療服務,「戰爭爆發,好多護士同助產士逃離當地」。又要搶救大量戰爭中受傷的平民,「好多被轟炸燒傷或斷肢,要做剖腹或胸腔有關嘅手術」。當地不少醫護人員是外勞,為避戰火已逃離,由訓練不足的大學生頂替,他要兼顧培訓工作。
利比亞自今年2月茉莉花革命,政府軍幾乎倒台,狂人卡達菲發狂大屠殺,除的黎波里,米蘇拉塔也遭猛烈轟炸,後來北約加入戰團,目前當地仍處緊張不穩局面。范寧坦言,今次救援最接近戰線,也是最危險一次,由住宿處到醫療站途中也可能遇上三方轟炸,隨時被誤中副車,「去到之後,每朝早要覆檢當日行程,確保安全」。
范寧到過斯里蘭卡、加沙等戰區工作,經驗老到,「當你見到好靚嘅花草,代表冇人敢行埋去,可能有炸彈」。但仍要步步為營,「前面明明有直路,但當地人兜路行,就一定有問題」。

無國界醫生兩次大規模醫療撤離利比亞,以船隻運送傷者到突尼斯治療。
TristanPfund/無國界醫生提供圖片

稱要為戰爭作見證

救援行動幾乎與危險劃上等號,范寧卻相信像他這種城市人,若有能力應幫助有需要的人,像利比亞這些戰亂地方,「正因為需要大量醫護人員,去幫佢哋度過難關」。他也要為戰爭作見證。當地人民為避戰亂,逃難到歐洲國家,卻遭拒絕入境,「咁係唔人道,亦違反人道精神,要將唔公平嘅事講出嚟」。育有一子的范寧昨晚啟程到利比亞,其醫生妻子雖然擔心,但明白戰亂有更多人需要幫助,沒阻止也沒撒嬌。救援行動預計三周,范寧笑說:「返嚟時個仔應該滿一歲。」

曾到加沙地帶救援的范寧(右),為當地受傷人民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