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有望任IMF副總裁分析:中國投票權難提升

朱民有望任IMF副總裁
分析:中國投票權難提升

【本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剛履新,便履行競選承諾,給予新興國家更大決策及話語權。消息指拉加德將新增一名副總裁,並有意委派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朱民出任此職。市場認為倘朱民獲委任,對中國進一步踏進國際舞台有正面意義,惟難即時增加人民幣於IMF特別提款權比重。
記者:陳韻妍 周燕芬

美國與歐洲一直分掌兩大國際性金融機構,世界銀行行長由美國人出任,歐洲人則充當IMF總裁,惟金融海嘯後,新興國家勢力迅速冒起,在國際市場的影響亦與日俱增,拉加德今次能成功角逐IMF總裁一職,與其獲得中國、俄羅斯及巴西等新興國家支持有重要關係。

拉加德履行競選承諾

拉加德早前在中國拉票時,便稱讚朱民是令人敬重的專家,指他未來也是重要角色,同時透露在IMF增設第四位副總裁是不錯的主意,言語間已暗示有意在IMF增設一位副總裁。路透社昨引述IMF消息人士稱,拉加德將在IMF增設一個副總裁職位,曾擔任前總裁卡恩特別顧問的朱民預計將出任此職。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認為,中國若能有代表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職位,對中國有正面的象徵意義,但市場最期望還是中國於IMF的投票權能提升至與中國第二大經濟體相符合,但朱民即使擔任副總裁亦只能略作推動,因決策是由眾多成員國所決定,並非中國可以話事。
現時中國在IMF的投票權僅3.82%,在各國中排名第六,與其在國際間的影響力與經濟實力不相符,故拉加德在競選時已承諾,當選後將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各國在IMF的代表權,繼續提高中國及巴西等新興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以反映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變化,故IMF未來可能會出現重大改革。IMF去年便把歐盟國家在執行董事會中兩個席位讓給新興國家,同時向新興國家轉移6%投票權,使其擁有更大發言權。

近年多亞洲人任高層

事實上,近年越來越多亞洲人擔任國際組織的高層,IMF決策理事會主席便由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擔任,而目前三位IMF副總裁中,日本人亦佔有一席位,倘今次朱民如願出任第四位副總裁,將令擔任IMF副總裁職位的亞洲人增至兩位,可與西方國家平分秋色。

朱民簡歷

1990至91年: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
1990至95年:出任世界銀行經濟學家顧問
1995至96年:出任聯合國開發署「中國21世紀議程」首席顧問
1996年:加入中國銀行
2003至2009年:先後出任中國銀行行長助理及副行長
2009年:出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2010年:擔任IMF前總裁卡恩的特別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