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新加坡淡馬錫一口氣賣掉價值200多億元的中行(3988)與建行(939)股票,令股市吃驚,而且規模也不小,因此淡馬錫售股的行為一般上被理解為壞消息。不過,我認為以淡馬錫的規模,200多億元的買賣是小小的資金調動。淡馬錫是一家投資公司,買股票的目的就是等股價上升後賣掉,淡馬錫手上的這批中行與建行股票,以前日的售價而言,利潤不錯。
淡馬錫是新加坡政府全資擁有,今年5月7日新加坡國會大選前,反對黨也曾經抨擊淡馬錫的表現,金融海嘯期間,淡馬錫虧了不少錢,新加坡今年的選舉結果,反對黨獲得獨立以來最佳的表現,總得票率達40%,因此對新加坡執政黨的壓力是相當大的。
淡馬錫沽貨合情合理
也許,淡馬錫也在政治壓力下得在適當的時候套利以爭取表現,行為與一般基金經理無異。
這一回淡馬錫通過配售賣掉200多億元的中行與建行股票,反應算是不錯,一個晚上完成配售,折扣率很低,這說明市場對這兩隻股票的前景還是樂觀的。
李寧(2331)發盈警,股價大跌15.8%,也連累其他的運動服飾股,但是我認為李寧與其他主要福建幫控制的運動服飾股相當不一樣,李寧很想與外國名牌一爭高低,走高檔路線,價格也較高,但是,中國人的消費心態依然認為國產品牌比不上外國名牌。
如果國產品牌的價格與外國名牌差不多,消費者寧可買外國名牌,也因此,福建幫的運動服飾如安踏(2020)、特步(1368)、361度(1361)、匹克(1968)等,走的依然是較低價的市場策略,希望薄利多銷,李寧發盈警不表示其他品牌也出問題。
中國品牌能走高檔路線者不多,比較成功的是貴州茅台與四川五糧液。
曾淵滄
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