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號角報》專欄作家柏根寧,撰文分析美斯國家隊死火之謎,寫道:「美斯18般武藝皆精,但他只是11人之一。獨木不成林,不該把全隊寄托在他肩上。」
阿根廷從來都是一人球隊,這是馬勒當拿留下的後遺症。奧迪加、艾馬、列基美、迪阿歷辛度、美斯……,只要是個子不高或左腳的10號仔,統統都是準馬仔,未來國家隊的大救星。
然而,這個世界已經找不到馬勒當拿,這不是由於他的獨特性,而是整個球壇已經變了,整體壓倒個人、合作壓倒獨食。美斯在巴塞如魚得水,是由於中場的支援,他自己也只是其中一個攻擊點。
因此,阿根廷雖然有7大前鋒任選,仍不能像巴塞那樣撕破對方防線。因為巴塞的4-3-3陣式參與進攻者可多達7人,阿根廷卻讓美斯、拿維斯、泰維斯自由發揮,3個防中沒有創造性,缺少沙維、恩尼斯達這樣的發電機。
很多事情都需要合作,贏一座美洲國家盃冠軍,需要近30名職球員的合作;促使替補機制的再諮詢,是20多萬人走上街頭的成果;追求民主則需要整個社會的同心協力。7‧1遊行,年輕示威者讓人欣慰,但很多蟻民卻讓人搖頭。
蟻民最大的特點是刻苦耐勞,他們忍受得了惡法或社會的不公,卻忍受不了幾分鐘的塞車。一名的士大佬破口大罵示威者阻住搵食,他不明白人們不走上街頭,連他的兒子們將來都只能光出力,把血汗成果給了地產商。
對極權階層膜拜的叫蟻民,對政權階層說不的是「刁民」。中國幾千年來都擺脫不了極端統治,就證明這片土地蟻民比「刁民」多。筆者很高興看到香港學生哥不甘於當蟻民,更不怕當「刁民」。
文:法比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