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長在中一派位選校,買重首三志願,專家教路指,選擇首志願可博一點,次選必須是較有把握的學校。減班令傳統名校和一線英中學額減少,部份家長紛紛首選過往競爭較小的二線英中,不排除在這場選校對弈中,部份博到盡的家長反而得益。有學校則指導全級升中生平均分散選報同水平的中學,避免自己人對搶。
中一派位設自行和統一派位兩個機制。在自行派位,學校擇優而錄,學生成績及課外表現優異者佔優勢。至於佔各校七成中一學額的統一派位,也是計成績的,教育局先根據各人小五和小六合共三次呈分試成績,以及所屬小學的三個派位組別比率,將全區學生分為三個派位組別(banding)。
電腦最先為成績最好的第一組別(Band1)學生派位,但同組學生不再以成績排優次,而是依電腦派給各人的隨機編號排序。電腦先由所有人第一志願派起,由第一位學生派至最後一位;之後若有人未獲學位,電腦才開始派第二志願,如此類推。
有小學指導分散選校
選校專家教路,指首志願可以博一點,不妨選擇多人爭奪的名校,博取獲分配較前的隨機編號;但第二志願必須是較有把握的學校,即較少人會選報的學校。若前列志願全選競爭激烈的名校,分分鐘一無所獲,被派志願較後、甚至沒有選報的中學。
身兼津小議會主席的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校長張勇邦表示,每年收集學生選校意願後,教師會整理一次,再指引成績同級的學生分散投資,即部份首選一間名校,部份首選另一間同級名校,「避免自己人同自己人爭」。該校今年124名升中生,有51%獲派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