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務院自上月中旬發出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地方政府債務之後,昨日於常務會議內再度發功,首次明確地指出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較大,部份地區及行業償債能力弱,存在風險隱患,並藉機再度強調清理規範融資平台,並堅決禁止政府違規擔保。 記者:張活儀
被視為「計時炸彈」的地方政府債務,未引爆已令內銀股重傷,新加坡政府旗下淡馬錫日前連環沽出建行(939)與中行(3988),地方政府債務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直指,堅決禁止政府違規擔保。此話令人聯想仍有地方政府以下有對策手法,續為地方政府債務作出擔保。
為防止地方政府財務爆煲,會議提出,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及在建項目後續(再)融資問題;繼續抓緊清理規範融資平台公司,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風險識別及風險管理,嚴格落實借款人准入條件,並按商業化原則審批。
研規範地方債融資機制
除此之外,將研究成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堅決禁止政府違規擔保行為,並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更好地促進地區間財力基本均平衡,繼續推進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清理整合,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
事實上,受到房地產市場上半年被重點調控的影響,發展商大幅減少土地儲備補充,因而令地方政府失去「大水喉」,大部份省市土地出讓金收入按年大幅減少,根據內地國信證券的統計,1至5月份,全國土地出讓金按年減少15.6%,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青島以及海口的土地出讓金合計按年更下降57%,間接引發出今次地方政府債務危機。
京大手賣地幫補收入
地方平台融資在中央政府一再重點關注,地方政府急於「補飛」之下,隨即大手推出土地,幫補地方財政,其中政策執行力度最強的北京,昨日推出9幅位於CBD的商用地招標,以力保財政收入,引來19家企業投標,9幅地皮合共最高出價246.5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最低出價計算,9幅地皮最少亦可為北京帶來逾220億元財政收入。
早於上月開始,不少地方政府已大手推地,着手解決財政問題,根據中國指數研究最新報告指出,6月份全國130個城市供地量按月增加43%,其他住宅類用地按月增加38%,成為今年以來單月最高供地量,預計下半年將會是推地的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