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鐵上蓋加快招標改價高者得 增供應遏樓市

西鐵上蓋加快招標
改價高者得 增供應遏樓市

【本報訊】政府為控制土地供應達標時間,不惜改變沿用已久的鐵路上蓋項目招標模式,改以簡單直接「價高者得」的土地招標方法,務求盡快推出西鐵項目,增加房屋供應。而本年度會招標的項目,單位量便近7500伙,業界指新安排可加快推出土地,或對後市造成一定壓力。 記者:林志光

由於政府今年初「拍心口」保證本財政年度可推出足夠發展逾2萬個單位的土地供應,除已恢復定期賣地後,對於主要房屋供應來源之一的西鐵鐵路上蓋項目,作為業主的政府,昨日更大幅改變其推出安排。政府先訂下項目招標條款,包括5%的賣樓利潤分紅,和由地政總署定出投標底價,發展商便可在公開及公平的情況,在高過底價下,以價高者得的競爭方式,競投項目發展權。

港府先定底價 簡單公平

西鐵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主席詹伯樂解釋,過往推出安排,發展商要支付項目補地價,以及其他有關發展成本(俗稱入場費)外,更要建議最高的利潤分紅,才可獲批項目發展權。然而新修訂安排,則與一般土地招標相若。
今次鐵路項目的招標安排已多年不用,方式與市建局推出項目招標的方式類同,但在分紅上更簡單,是固定的5%分紅比例。比例雖遠較已批出的項目低,以往項目一般分紅都達25%以上,最高的如日出康城首都,據知更超過90%,但相信發展商在標價上會更進取。
新地代理執行董事周國賢表示,此方法既可確保政府不會賤賣土地,因項目會設下底價,又是較簡單、直接和清晰方法進行。發展商只須考慮如何計算競投價。過往有部份上蓋項目要分期補價,發展商要面對更大的投資變數。

減省洽補地價時間

萊坊測量師行執行董事陳致馨認為,方法既簡單,更可加快政府推出土地招標的步伐,可減省過往代理人(港鐵)跟地政總署洽商項目補價所花的時間。洽談補價的過程由定基本條款至計算出補價金額,一般要花4個月時間,如彼此對金額有意見,隨時要花更長時間在上訴程序上,令招標時間較難控制。
然而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新安排可加快推出土地,或對後市造成一定壓力;然而,發展商在前期便要一筆過繳款,會承擔較大財政壓力及風險,樓價下跌時,就可能蝕本。
西鐵項目除已批出的屯門站及荃灣西站TW7項目外,還有11個項目會分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