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張揚 - 邁克

事先張揚 - 邁克

政客之死未經官方證實,網上便煞有介事傳得沸沸揚揚,適逢美國領導人剛剛遭推特惡搞,流料的或然率照計很高,可是大家似乎都不虞有詐,用一種接近腹語的方式盡力散播。敵愾同仇事先張揚,可見每個人的願望一樣,恨不得當事人快快歸西,不要再污染我們的大氣層;更發人深省的是,傳聲筒全部喜氣洋洋,「總算等到這天」的快慰呼之欲出,完全不見一滴悲傷的眼淚,連貓哭老鼠都沒有。我這人生性樂觀,凡事愛向好的一面看,既是雀躍消息,懶得查根究柢,一聽就相信了──反正遲早有這天,先慶祝了再說。想一想,才後悔太孟浪:活得精彩的人告別塵世,不捨之情儘管難免,追悼往往冠以堂皇的「慶祝」,表示他或她的一生豐裕華美,作惡多端的壞蛋向閻羅王報到,怎配得起高貴的那兩個字?
祠堂家長處理白事,向來習慣閃閃縮縮,粒聲唔出採取拖延手法,絕對不會第一時間坦誠公佈,非常令人費解。瞞來做什麼?可以瞞多久?被普天下百姓同聲咀咒了這麼多年,還安然無恙活到八十幾,算很命硬了,大大話話是笑喪,難道要將死訊封鎖到能夠名正言順貼上「長命百歲」的一刻,製造福壽全歸畫面?那可是封建渣滓呀!熟讀偵探小說的推理迷,記起歷久不衰的潛規則,死了人不即時通知警方,不外企圖買一點超額時間,以便從速清理現場的蛛絲馬跡,不論是冒煙的左輪、有唇膏印的手帕、沾了精液的內褲還是酒杯留下的手指模,都要在法醫官和警犬來到之前徹底毀滅。若然生平不作虧心事,何必如此鬼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