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百年廣華醫院「執媽王」:8個鐘接生31胎

專題報道
百年廣華醫院「執媽王」:8個鐘接生31胎

港府收緊內地孕婦來港產子限額,孕婦揚言衝閘急症室分娩,對廣華醫院來說小事一樁。過去百年,經廣華醫院產房出品的嬰兒累計63萬,數目全港醫院之冠,六十年代產子潮每年接生更高達2萬BB。見證當年大時代的廣華「執媽王」、退休助產士何麗雯,最高紀錄「一更」接生31胎,「摩打手」美名當之無愧;對新一代執媽王、廣華護理總經理岑素圓而言,最深刻是03年沙士打了場孕婦保衞戰。記者:蔡朗清

今年10月9日是廣華醫院100周年,自1946年香港有出生註冊紀錄至去年,註冊出生人口累計485.9萬,廣華佔八分一,約63萬嬰兒,冠絕全港醫院。五、六十年代本港生仔高峯期,見證當年生仔如輪街症的何麗雯,10年前退下「戰場」,縷述接生如打仗的盛況。

廣華醫院兩代「執媽王」何麗雯(右)和岑素圓,訴說往日接生的點滴。司徒世華攝

「生仔好似輪街症」

70歲的何姑娘64年加入廣華,受訓四年,68年加入產房做「執媽」。當年20多歲,見到候產房聚集數十名臨盆產婦,花容失色。當時產科只有六張產床及六張帆布床,每更八小時只有七名助產士,「我哋七個人一眼關七,住候產室啲產婦,個個都叫生得,我哋憑經驗抽出邊個係真,馬上送到產房分娩,個B啱啱出咗嚟,另一個孕婦即刻上床。生仔生到好似輪街症咁」。她最高紀錄8小時內接生31嬰兒,平均15分鐘一個,「對手好似摩打手咁,接到收工唔停手」。
何擔任助產士兩年,碰上一個10.3磅巨嬰,記憶猶新。她說,產前檢查已知是巨B,估計最多8、9磅,當嬰兒頭顱伸出母體,兩肩卻卡在產道,命懸一線,「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拉佢出嚟,母子平安,一磅個B先知10.3磅。咁重,家要開刀啦」。何姑娘拍住胸口,說得咬牙切齒,恍如返回30年前的戰場,「雖然辛苦,見到BB出世,好開心」。
當年有不少內地孕婦持單程證到廣華生仔,「我問佢哋點解嚟呢度生,佢哋話呢度接生手勢好,內地出晒名」。近水樓台,何姑娘及女兒均選擇廣華分娩,三代同堂與廣華結緣。
相對年產2萬嬰的高峯期,隨着多家醫院落成,廣華接生數目漸降至近年約6,000名,但產房未有鬆懈,力抗私家醫院挖角潮。

五十年代廣華育嬰室。

新執媽王培育新血

新一代執媽王、廣華醫院護理總經理岑素圓說:「近年私院不斷接內地孕婦,助產士唔夠咪嚟搶人囉!」她說,為填補人手,「要拋頭露臉做RoadShow招人」及加強培訓。連番救亡,助產士維持約140人,空缺率約6%。
52歲的岑姑娘97年加入廣華,最令她刻骨銘心是03年沙士一役。瑪嘉烈醫院當年因被指定為沙士病人醫院,廣華接收該院數以千計孕婦。作為產房運作經理,她動員所有人手應付,甚至跑到前線接生,「嗰陣對沙士冇認識,24小時不停消毒」。為保孕婦安全,又要求為孕婦設獨立升降機。
岑79年入行,或許受執媽母親胎教影響,84年加入助產士行列。早年她多次被派到白石越南難民營照顧孕婦,成為人生最大轉捩點,「見到佢哋好似坐監,冇晒自由,激發起日後去澳洲深造」。難民營環境惡劣,孕婦轉到醫院生BB,但不想與夫分隔,想盡辦法「呃姑娘未生得」,有些姑娘受騙,孕婦搭船途中嬰兒已出世,「我未試過失手要喺船接生」。
廣華百年,兩大執媽一聲令下,呼籲廣華出生的人士,參加今年10月9日「廣華BB」步行籌款日。阿媽叫到,焉敢不從。

1911年落成啟用的廣華醫院。東華三院提供圖片

廣華醫院大事回顧

1906-1907年
東華醫院開始籌建廣華醫院

1911年10月9日
廣華醫院啟用

1914-1945年
不斷擴建,設夜診服務等

1950-1960年代
本港人口劇升,65年重建,病床增至1,400多張及設24小時急症服務

1990-2000年代
發展中西醫藥治療研究,引入門診智能登記系統

2007-2008年
提出重建廣華醫院,保留法定古蹟東華三院文物館

資料來源:廣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