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母嬰健康院服務需求量急增,但當局投入的資源無法追上服務需求,前線醫護人員萌生離意,醫護流失率由06年約1%升至逼近4%。政府醫生協會指,健康院醫生目前工作量較5年前多出兩倍,前線已飽受壓力,時有聽聞前線醫護人員高呼「唔想做」,促當局及早考慮對策。
受內地家長氣
有母嬰健康院醫生指出,非港人父母不清楚健康院安排,常有人未按預約時間到院,令前線醫護人員工作量大增,「每節服務時間最少有兩、三個相關個案,佢哋總希望可遷就車船,想方便即日返內地,醫護人員只好捱義氣,犧牲食飯時間同無償加班」。
該醫生指,內地父母即使將嬰兒接回內地居住,因嬰兒的香港居民身份在港治療費用遠比內地低,每遇上非緊急的兒科疾病,都會到母嬰健康院,「內地家長誤以為健康院能醫百病,其實個別病症需要轉介專科,內地家長唔明白,結果將怒氣發洩喺健康院醫護人員身上,好無辜」。
政府醫生協會會長曾尚賢指出,近年衞生署新增資源遠追不上服務需求的增加,部份前線醫護人員已萌生去意,「雖然係公務員鐵飯碗,流失率一般較低,但都有頂唔住嘅時候」。
衞生署回應指,為配合家庭健康服務的發展,過去5年分別增加10個醫生和42個護士職系職位,兩個職系目前總人數分別為85人及448人,現正進行新一輪的招聘填補醫生的空缺,並密切監察服務需求量,正積極考慮開設新母嬰健康院及增加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