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道》以類似社福債券概念紓緩市民通脹壓力的「通脹掛鈎政府債券」(iBond),政府將於明日假中環美利大廈與20間分銷銀行簽約。消息說,為便利市民認購,分銷行會闢出合共近1000間分行,供凡持有香港身份證的散戶,以類同新股公開招股採取的白表方式認購,客戶亦可藉網上及電話銀行等三管齊下方式申請。記者:劉美儀
發行額最多達100億元的iBond,將於本月11日(下周一)至19日公開發售。據悉,分銷行籌備會議已於6月22日在金管局舉行,會上重申,iBond申請人須為持有香港身份證(無論是否3粒星永久居民)的個人居民,當局亦呼籲銀行提醒客戶,集中以單一銀行單一戶口認購,避免用開立在各銀行的同名賬戶重複申請,否則會增加當局查核重複申請人名字的工作負擔。
下周一售 盡量一人一手
對於能否做到「每人最少一手」分配,當局在會上僅表示,將盡量滿足市民大眾需求,並確保認購過程便利。連同兩間聯席安排行滙豐及中銀香港(2388),共20間分銷行將闢出接近1000間分行供填表認購,單是滙豐及中銀,分行數目便接近300間。配合iBond開售的分銷行及分行數目,可媲美政府向公眾派發6000元計劃中,參與的零售銀行陣容。
年期3年的iBond,票面息將以浮息或定息兩者中較高水平,作為投資者派息時計算公佈的基準,雖然分銷行會議上,未有詳盡解釋浮息率釐定細則,消息稱,應會以過去半年本地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CPI)的平均移動數,直接作為iBond浮息水平,不會再行「打折」。按政府公佈,過去半年CCPI平均移動數為4.02%,若最終以此為首期的票面息率,較3年期人民幣債券為佳,難怪有人以此比喻為政府津貼的福利券。
息率料3至4厘 具吸引力
投資顧問認為,在現時港元低息環境下,無論iBond浮息率最終是4厘或3厘水平,對尋求合理回報率的零售客戶而言,已具吸引力。
恒生銀行(011)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表示,近期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的優質人民幣點心債,因需求殷切,票面息越定越低,單計息率已與港元存款息相差不遠,無疑加上人民幣每年升值約5%的誘因,人民幣債券回報率會較iBond高,但人幣投資始終涉及兌換安排,若iBond浮息率介乎3至4厘,對不欲承受風險的投資者已算吸引,相信認購反應會頗踴躍,惟關鍵是分配數量有限。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連同安排行及分銷行代表,將出席明日舉行的iBond簽約儀式;iBond起步發行額為50億元。
iBond銷售概略
每手入場費:約1萬元
發行額:起步額為50億元,若反應好最多加碼至100億元
年期:3年
息率:按浮息(以最近半年平均通脹率)或定息(參考同年期外滙基金債券孳息率)中,兩者較高水平為準,每半年釐定一次
派息:每半年派息一次
公開認購日期:7月11日至19日
銷售對象:本地個人居民
認購渠道:初訂可於全港近1000家本地銀行分行、證券行或網上認購
認購iBond須知
‧申請人須為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個人居民
‧若透過銀行申請,應以單一銀行單一戶口認購,不接受重複申請
‧須持有證券戶口,否則在銀行辦理手續時要錄音及通過合適性測試
‧在認購表格須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認購數量、扣賬戶口資料
‧須確認明白銷售文件內容